首頁>統一戰線>統戰時訊
太行山西麓“行走的課堂”
——山西陽泉市委統戰部打造特色研學品牌小記
在太行山西麓,“中共創建第一城”舊址所在地山西省陽泉市立足本土資源稟賦,以“一縣(區)一特色、一路線”為思路,通過深挖特色、突出內涵、融合賦能3大舉措,將統戰文化與研學深度融合,打造出獨具魅力的特色研學品牌,讓沉睡的文化資源煥發出勃勃生機,奏響了新時代統戰工作與文化發展的和諧樂章。
為深度挖掘“中共創建第一城”背后的故事,構建豐富多元的研學體系,市委統戰部出臺《陽泉市實施紅色領航戰略行動方案》,確定了100個紅色資源地名,在擦亮“中共創建第一城”紅色品牌上取得明顯成效。
陽泉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陽泉市有60個市級“五有”紅色教育基地、13處“陽泉市紅色文化研學基地”、8處“陽泉市研學實踐活動基地”和10條紅色研學路線。今年以來,市委統戰部依托豐富的研學資源,開展各類研學活動20余次,成為傳播紅色文化、凝聚統戰力量的重要平臺。
“而平定縣這顆鑲嵌在太行山脈的文化明珠,因其長城、關隘豐厚的歷史底蘊與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已連續3年舉辦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娘子關半程馬拉松比賽,賽事吸引了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烏干達等眾多國家的選手參賽,數萬人齊聚娘子關,在奔跑中感受平定的獨特魅力,也讓平定的文化名片傳播得更遠。”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說。
盂縣則以忠義、紅色文化名揚四方,梁家寨革命歷史紀念館、石家塔紅色教育基地成為人們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近年來,盂縣接待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百余批次、數萬人次。走進紀念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承載記憶的文物,仿佛將人們帶回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讓參觀者深刻體會到先輩們為國家和民族浴血奮戰的偉大精神。
這些各具特色的研學路線,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被陽泉精心串聯起來,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研學鏈條。
在打造研學品牌的過程中,陽泉始終注重深度挖掘各研學陣地的文化內涵,突出“統戰味”“文化味”“本土味”,將研學路線打造成為“行走的課堂”。通過開展主題教育、實踐研學、志愿服務、結對創建等活動,打好“紅色牌”“宣傳牌”“教育牌”,讓每一處研學陣地都成為傳播知識、傳承文化、凝聚共識的生動課堂。
在盂縣石家塔村,參觀者可以深入了解盂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式——民主政府(議會)的歷史。在這里,歷史不再是書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奮斗歷程。
在娘子關保衛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晉綏軍等抗日武裝力量與日寇展開了激烈戰斗。這段歷史生動展現了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各黨派摒棄前嫌、攜手抗敵的事跡,讓參觀者深刻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
郊區蔭營古鎮則見證了陽泉地區第一個農村抗日統一戰線組織的創建歷程。通過實地參觀和講解,人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統一戰線在基層的發展和壯大,感受到人民群眾在抗戰中的巨大力量。
“這些豐富的內涵和生動的實踐,讓研學活動不僅僅是一次參觀游覽,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和文化的傳承。”市委統戰部工作人員介紹說,市委統戰部還積極推動統戰研學與文旅等業態融合,引入“僑力賦能鄉村振興”等項目,立體展現統戰工作特色與成效,放大其對中心工作的促進作用。通過不斷創新和探索,陽泉將統戰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不僅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本報記者 王泳 通訊員 聶曉成)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