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僑聲>資訊
提升境外人員在渝便利度 釋放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動能
建成投用江北國際機場入境服務中心,提供“綜合問詢﹢支付、通信、交通、文旅”“一站式”綜合服務;推出我國首個入境游口岸簽“一網通辦”應用,創新實施“口岸簽證代轉”政策,持續提升入境通關效能;升級打造“悅留重慶”信息平臺,為留學生實習實訓、勤工助學、創新創業提供平臺與對接渠道……
6月27日,在重慶市政協“提升境外人員在渝工作生活便利度,構建開放多元的國際交往樞紐”專題協商會上,市政府外辦負責人的通報獲得委員們的一致點贊——近年來重慶加快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推動在渝境外人員“食住行游購娛醫學”等各環節便利化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肩負著國家賦予的“帶頭開放、帶動開放”使命,也亟待提升區域內醫療、簽證、交通等領域的涉外服務能力,充分釋放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動能。市政協對此高度關注,將“提升境外人員在渝工作生活便利度,構建開放多元的國際交往樞紐”主題納入2025年重點協商計劃,由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牽頭開展前期調研,形成近80條意見建議。
帶著調研的所見所聞所思,委員們在協商中踴躍建言。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目前境外人員來渝出入境的唯一口岸。“要推進口岸基礎設施智能化更新迭代。”黃偉委員建議,完善旅客預檢預錄、外國人入境卡自助填報、快捷通道自助備案等應用平臺;建設24小時直接過境等查驗系統,進一步優化境外旅客聯程中轉、口岸簽證、互免簽證、過境免簽、單方面免簽、區域性入境免簽等政策。
當前,重慶市正在深入推進“留學重慶”行動計劃,預計2025年來渝交流學習的海外青少年將達到1萬人。圍繞優化留學生教育管理,鄒渝委員提出,要破解教學提質難題,聚焦師資建設強根基;要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建設留學管理智慧服務平臺,實現留學生教務、學籍、安全等業務“一網通辦”。
4月底,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團一行人在重慶渝中區十八梯購買伴手禮時,無一人選擇移動支付——這件事令王南委員印象深刻。“渝中區雖已成功打造全市首個支付便利化示范區,但仍存在不少結構性挑戰。”他建議,深化支付便利化改革,創新構建標準體系,優化消費額度管理,守牢支付風險底線,提升外籍人士對移動支付的接受度。
滿足境外人員在渝衛生健康需求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邢雅翕委員建議,優化國際醫療資源配置,以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和高端社會辦醫院為載體,迭代升級“14N”國際醫療服務體系。對接國際醫療服務標準,發布《重慶市國際醫療服務管理規范》地方標準,規范國際醫療服務流程,建立國際醫療服務質控體系。
“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助力外籍人才在渝創新創業。”王曉穎委員提出,加強人才引進政策引導,優化人才服務供給體系,推行外籍人才并聯審批機制,推動出入境、人社、科技等職能單位建立外籍人才聯席會議制度;加快建設外籍人才集聚的兩江新區和西部科學城等區域國際社區,協助解決工作生活問題。
市政府副市長徐建率市政府外辦、市教委、市科技局等12個部門、單位有關負責人到會聽取委員意見建議,并從不同角度作了回應。徐建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做優做細服務舉措,加強工作成效評估和創新,全面提升重慶國際化水平和對外開放能級。
(凌云)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