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評論

史詩謳歌 奮斗豐碑

——評“印見榮光·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

2025年07月03日 13:59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用創造擁抱新時代,用奮斗鑄造新輝煌,讓理想激勵新征程。“印見榮光·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以下簡稱“印見榮光展”)的舉辦,以盛大的規模、豐富的內容、鮮明的主題,凸顯了其重要的歷史意義、社會價值、公共美育及紀念作用,生動地踐行了大眾篆刻的理念,賦予了中國印學文化和篆刻藝術創造性的轉化與創新性的發展。那一方方瑰麗雅正的印章,如一首首史詩,像一座座豐碑,謳歌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工人運動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光照日月、風范長存、印頌千秋。

時代敘事與史詩謳歌

“印見榮光展”共有六個部分組成:領航部分由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組印和主題印構成,然后將百年工運按不同時期分為抗爭、圖強、弄潮和領跑四個塊,以大事記并穿插一些勞模為主。最后勞模部分是由百年百位勞模印組成。從組印和主題印、抗爭、圖強、弄潮、領跑到百年百位勞模印,可見其恢宏的歷史敘事、壯闊的時代畫卷與高亢的史詩謳歌。

大眾篆刻的主旨是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大眾、貼近生活。從審美導向、志趣表達到記史敘事、情感抒發等,極大地開拓了篆刻的創作范圍、題材向度及內容維度,從而突破了傳統篆刻是“小眾藝術”的局限與“文人雅玩”的范疇,使篆刻在創作空間、社會傳播、承載展示乃至大眾接受上實現了歷史性的轉折、時代性的更新和審美性的突破。如“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組印”中的“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發憤圖強、艱苦創業” “我國工人階級四個不愧是”等印,就極有勵志鼓勁功能與敘事作用,回顧了百年來我國工人運動的風起云涌和波瀾壯闊;又如“抗爭”中的“上海機器工會”“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五卅運動”“大生產運動”等,凸顯了中國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所作出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卓越貢獻與豐功偉績;再如“圖強”中的“大慶油田”“中國工運”“先進生產者運動”及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勞模孟泰、趙桂蘭、王崇倫、華羅庚、王進喜及“弄潮”中的袁隆平、屠呦呦、鐘南山、謝晉、許振超等,從而弘揚勞模事跡,倡導群英精神,激勵我們努力奮斗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整個時代的敘事與詩史呈現雙向同構,相得益彰,真正實現了“印記中國”“印以載道”。從青銅時代“宅茲中國”的金文到而今“印記中國”的印章,大眾篆刻無論是在印章的內容和藝術的創意上,都真正凸顯出了強烈的時代感、鮮明的大眾性、高邁的審美性和藝術的引領性。

數字智能與印學革命

“印見榮光展”以六大系列五百多方印章的陣容,相當令人震撼地展示了現代科技對古典篆刻的突破,數字智能對傳統印藝的改變。事實告知我們,隨著當代大眾篆刻的崛起,我們正面臨著一場重大的印學革命,一個全新的印學感知場域及當今的篆刻認知形態已呈現在我們面前。

技術媒介的作用、科技智能的參與、多元材料的替代,使傳統篆刻的邊界已經大大地拓寬。如這次“印見榮光展”就打破了以往篆刻石章唱絕對主角的狀況,大量先進的人造合成新型材料如雨后春筍般地崛起,如玻璃微珠、光敏樹脂、玻璃纖維、人造石墨、高科合金等,這些印材可以無限量生產,而且價廉物美。石章作為一種礦產不僅資源有限,且價格昂貴。而這些新型材料不僅色澤豐富、五彩繽紛,并且具有可塑性、造型性,使印章成為具有三維空間的雕塑作品,極大地增強了印紐的藝術性。如“抗爭”中的“五卅運動”印就是雄健剛勁的五卅紀念碑造型; “延安工人學校”就是巍巍寶塔山映日月。而在“百名勞模”中的華羅庚、黃旭華、鐘南山等人,就是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塑像,使之見見人、倍感親切。傳統的篆刻離不開筆的書寫與刀的鐫刻,而如今隨著數字化、智能化、3D化等的應用,筆與刀已宣布退席,這可謂是對傳統篆刻最大的顛覆,極大地降低了篆刻入門的門檻,也徹底解除了不少篆刻家有過“吃刀流血”的風險。特別是近年來,大眾篆刻陸續推出了更加先進、便捷、高效的創作設計數字應用軟件和新型智能化篆刻機,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工具在篆刻印章的創意設計制中得到了應用,如噴砂、全息雕刻、等離子雕刻、光敏雕刻等。又如“小刀郎”篆刻機就是將“金文”“璽文”“小篆”“繆篆”四種字體(每種字體達6千多字)輸入數字化字庫,并能將設計的印稿保存為數字圖片進行反復修改,然后以平板電腦觸控筆代替刻刀鐫刻,并能展示不同的篆刻風格與流派特征。如“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組印”中的“習近平文化思想”,就以漢滿白文設計,線條豐厚圓潤,章法飽滿嚴謹;而“堅定文化自信”,采用了秦印法,文字勁挺峻峭,刀法鏗鏘有力;又如“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浙派鐫刻線條無邊框印,寓意“轉化”空間無限,“發展”海闊天空,使內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統一。又如“領跑”中的“竭誠服務職工群眾”取高古的漢玉印法,氣息穩健雍容,意趣工致遒麗;“總書記給勞模班回信”則以清雅秀逸的小篆書印,配以圓勁流暢的用刀,形神兼備而貌豐骨勁。

普及推廣與破圈出圈

《印見榮光展》從陳列設計、結構布局到印章色彩、印材選擇可謂是精湛精到、琳瑯滿目、瑰麗多姿。這正是先進的大眾篆刻理念激活了傳統印學的創作能量,當代的科學技術開拓了篆刻藝術的多元載體,從而使大眾篆刻擁有高科技的先進作用及社會化的普及推廣強大效能。可以運用數字化的計算機完成復雜的從篆書線條、刀法選擇、風格設定、章法組合等復雜的任務。由此可見,大眾篆刻所具有的這種新興的高科技功能,是完全不同于中國篆刻史上從春秋到秦漢古典印時代的金屬澆鑄、鑿刻,明清流派印時代的石章鐫刻、雕琢的制作方式,從而使中國篆刻發展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轉折期,掀起了篆刻的第三次高潮,即進入了大眾篆刻時代。

我們應當確認:正是先進的科技運用使大眾篆刻從創作方式、藝術形態、認知圖式、操作把控、運用程序乃至效率效應上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這并不是說大眾篆刻高科技的作用終結了傳統篆刻的創作模式及生存空間,而是在傳統篆刻的藝術基因上進行了升級換代式的轉化,從而賦予了大眾篆刻對社會進行大覆蓋、大普及、大應用、大推廣的能量,由此催生了新興的印學文明與鮮活的篆刻文化。這次“印見榮光展”的系列中,有不少是多字印,如“緊跟黨的步伐,走在時代前列”“大國工匠人才培育工程”“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等,如果用傳統的手工刻制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章法布排也是一個難題,如今通過高科技運用,完全可以得心應手地制作鐫刻,線條勁挺、刀法剛健、章法生動。特別是“大國工匠人才培育工程”一印,還選用了很有難度的七疊文印式,質樸渾穆而格古韻新。

正是大眾篆刻的高科技運用使原本“象牙塔中的篆刻藝術”插上了普及推廣、多種應用的騰飛翅膀。各種篆書字體、刀法選擇、章法構成、風格呈現等都可以得心應手地完成。吳昌碩曾在《刻印偶成》詩中寫道:“我性疏闊類野鶴,不受束縛雕鐫中。”作為一代篆刻大師,他憧憬向往著在篆刻的創作中能有更大的自由和更廣的天地。而如今在大眾篆刻的高科技運用下,就突破了篆刻南北地域的限制,使北方印派的粗獷雄渾和南方印派的秀麗婉約整合變通、互補參照,使篆刻藝術風格的呈現頻頻“破圈”。唯其如此,“印見榮光”展中幾大系列的篆刻作品均一印一式、一章一體、風格多變、匠心獨運,使人如入山陰道上,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在更大的受眾范圍與更廣的傳播時空中,打破了國界的局限,使大眾篆刻能“出圈”走向國際,從而溝通世界,創造未來,為中外文明的交流架起藝術的立交橋。

歷史地看:中國書法、國畫、篆刻在無論是在創作方式、表現形態及至物化載體上,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性與鮮明的民族性。如書法的氣勢暢達、意境豐約,國畫的水墨暈染、色澤華潤,篆刻的氣韻郁勃、金石鏗鏘等,這就使中國的傳統藝術書畫印面臨著轉折需求、轉型更新。這也就要求在現代化的背景中、國際化的語境下,進行探討、研究與踐行。目前通過高科技的技術媒介,就其推廣度、成熟度及應用面來講,大眾篆刻是走在前面,具有標桿意義的,從而也更有藝術的普及意義和社會的推廣作用。這次“印見榮光展”不僅相當生動而富有說服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并代表了這方面的最新成果與成就。如“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組印”中的“緊跟黨的步伐,走在時代前列”印就采用了吳讓之法,篆刻線條秀逸清麗,婀娜多姿;刀法流轉洗練,遒勁婉約;章法和諧呼應,開合有度,從而傳導了古樸典雅、樸茂酣暢的氣韻。而“前赴后繼、浴血奮戰”印則參照了黃牧父法,篆書結構簡約質樸,雍容勁健;刀法則工穩嚴謹、猛利剛勁;章法疏密有致,虛實相生,凸顯了堅挺峭拔、郁勃持重的氣勢。而且這兩方印全部是采用玻璃微珠數字化制作,但在篆法、刀法、章法乃至氣韻氣勢的表現上,已是相當細膩而生動,達到了肌理效果的形神俱佳。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勞模部分是由百年百位勞模組成,邀請了“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的五十余位功力深厚、造詣獨特的篆刻家精心設計印面,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畫家范迪安領銜上海的年輕美術工作者一起創作勞模肖像,結合成一件印畫并舉、圖文并茂的藝術品,無論是篆刻界還是美術界,這種大規模的跨界合作還是首次。從而使藝術和審美互為促進,比翼雙飛,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篆刻守正創新、賡續發展,走向大眾、走向國際。

【作者系上海(中國)書畫院副院長、西泠印社理事 王琪森】

編輯:位林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欧美二区 | 午夜精品第一区偷拍盗摄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精品91在线播放 | 在线看片国产在线 |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