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碧水”變“活水” ——湖南麻陽縣政協助推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6月26日,湖南省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浀水生態清潔小流域西皮溪區塊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在該省聯合產權交易所完成簽約,簽約金額506.2萬元,實現了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轉化
麻陽境內水系發達,全縣水資源總量10.7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98億立方米,且水質優良,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中硒含量0.702微克/升,高出全國背景值50%,水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居全省前列。如何搶抓機遇,將“碧水”變“活水”?2023年,縣政協將“助推水資源綜合利用”作為對口協商課題,為當地縣委、縣政府尋求破題之策。
縣政協課題組在西皮溪流域調研時發現,經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綜合治理,浀水生態清潔小流域西皮溪區塊水土保持率高達92%,比全縣平均水土保持率高12.27個百分點,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轉化潛力。然而,像西皮溪這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水土保持、涵養水源的區域,其產生的巨大生態價值如何量化?這成為橫亙在“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之間的現實溝壑。
“要想變現,就要突破機制轉換的瓶頸!”課題組敏銳意識到,必須打通生態價值的“變現”通道。“生態產品看不見摸不著,權屬怎么界定?”“核算標準全省空白,價值怎么算才科學?”“誰來買?錢怎么分才能持續調動保護積極性?”在對口調研協商會上,縣發改、水利、財政等部門負責人,與鄉鎮干部、政協委員、行業專家展開激烈討論,《關于加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議》隨之出爐。
“建議借鑒先進經驗,盡快建立區域性生態產品目錄和核算規范。”“需要搭建平臺,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購買’生態效益。”……理性思辨催生出一條條具體可行的建議。
共識迅速轉化為行動力。縣政協并未止步于“議”,而是持續緊盯后續。委員們的身影頻繁出現在縣政府組織的方案論證會、細則研討會上,致力于推動《麻陽縣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方案》《
縣政協持續精準發力,把“加強水資源綜合利用,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作為今年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課題,進一步助推“兩山”理念在麻陽苗鄉落地生根。(記者 劉洋 通訊員 梁芳玲)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