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教育強國建設委員說·聚焦聯組會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吳為山:

教育強國建設委員說·聚焦聯組會?|以美育化“美”人

2025年07月01日 14:32 | 作者:朱英杰 |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2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聯組會上強調,把德育貫穿于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全過程。本期我們邀請兩位全國政協委員,他們從美育與勞動教育的視角,繼續與讀者一起關注青少年一代的全面發展。

——編者

(7月1日 民生·教育)吳為山(7589441)-20250701142911

吳為山帶領孩子們共同參觀“美潤心田——基礎美術教育教師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供圖

我們都在天空下大地上度過自己的人生,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水中游魚的快樂與天邊浮云的悠閑,領悟到階前青草的勃勃生機及窗外南山的蘊藉,體察到先賢的貧賤不移和英雄的威武不屈。因為敏銳的審美耳目、充沛的審美情感和健康的審美靈魂,需要培養和陶冶。而培養和陶冶的過程,即為美育。——吳為山

充分發揮美術館育人價值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2024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評選名單正式發布。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美潤心田——基礎美術教育教師作品展”項目榮登榜單。項目通過展出基礎美術教育教師征集作品、教材中的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以及“為新時代人物塑像”教師篇展覽等方式,充分展現了基礎教育領域美術教師的生動創作與深入育人實踐,贏得近7萬觀眾的觀覽與點贊。

“基礎教育中的美,純粹、質樸而真切。教師創作美的作品、教材中美的作品、最美教師塑像,三者匯聚在中國美術館這座美的殿堂,用基礎教育之美,滋潤大眾心田。”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吳為山在談及項目組織理念時曾如是表示。

其實,類似的精彩美育活動,幾乎每天都在中國美術館上演。

為讓孩子們在美術創作中,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激發孩子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自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以來,通過中國美術館策劃主辦的“我心中的綠水青山”青少年公共教育活動,來自全國25個省區市的百余所中小學、少年宮、福利院青少年創作的近500幅生動作品,此刻正在中國美術館接受游客閱覽。

……

自200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來,吳為山便一直將推動高質量美育實踐視為肩上重任。從構思“以美育人”的理論框架,到推動美術館美育品牌化建設,一場場浸潤心靈的美育活動,充分展現著吳為山率領中國美術館開展高質量美育實踐的育人擔當。“美術館不應僅是藝術品的陳列空間,更應成為培育青年一代審美素養、厚植文化自信的精神殿堂。”吳為山語氣篤定。

著力構建“大美育”體系

時間軸撥回2024年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期間,吳為山以《推進全民美育、提升人口素質》為題遞交了一件關于美育工作的提案,結合理論學習、美育實踐和調研成果,他在提案中提出,要使規模巨大的人口成為實現現代化的資源,就要通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提升人口素質。而構建“大美育”的工作體系,正是推動青少年健康成長、提升新一代國民精神素養的關鍵抓手。

該如何正確理解“大美育”?

“其本質上強調美育要超越傳統藝術教育的范疇。且不僅僅要著眼于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更在于強調通過形式豐富的藝術教育活動,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一次次的美育實踐,讓吳為山堅信美育能夠發揮不一樣的綜合育人效果。“我們經常講要將美育貫穿教育全過程,因為美育不但會提升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還可以對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積極推動作用,以最終培養出真正‘美’的人。”

那么,又該如何構建“大美育”工作體系?

作為藝術創作者的吳為山,常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站在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的哲學高度,吳為山解釋道:“美育的本質是多元價值的和諧共生。”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加強美育的社會資源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學校美育教學服務。加強宣傳,凝聚共識,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學校美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必須立足青少年終身發展長效目標,來構建全社會參與的美育生態。”為保證政策文件的有序推進,吳為山再次呼吁,各地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推動教育、文化、傳媒等領域跨界聯動。

吳為山表示,當美育真正融入城市街角、鄉村課堂、數字云端,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參與的格局,“大美育”體系才是真正地被構建起來了。“這也是中國美術館經常組織開展豐富美育活動的深層次原因——要為構建‘大美育’體系出一份力。”

抓好學校教育主陣地

“美育是培根鑄魂的生命工程,而學校教育則是青少年美育的主陣地,必須承載起‘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時代使命。”基于學校美育在培養青少年“美”的素養中的重要地位,吳為山認為,學校美育絕非單純的藝術技能訓練,而是要通過系統化構建,讓青少年在審美體驗中完成文化認同與人格塑造。

從教材、課程、教師等維度,吳為山繼而向記者論述了新時代學校美育的應然狀態——

“教材作為文化傳承的基因載體,必須構建以中華美學精神為靈魂的美育體系,使青少年在藝術啟蒙階段便深植文化主體意識。”他表示,教材編寫需打破傳統藝術門類的局限,構建以文化傳承為內核的美育體系。“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美育元素進行充分挖掘,進一步豐富學校美育教材,弘揚優秀文化。”

聯組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德育貫穿于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全過程。對此,吳為山認為,我們要充分推動五育融合,進一步發揮好美育的“立德樹人”價值。“這種跨學科融合的美育模式,能夠讓‘立德樹人’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成為可感知、可參與的審美實踐。”

“與此同時,學校應有意識地對各學科教師進行美的素養的引導,并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向師生們展現校園形象美的一面,更讓師生們感悟到‘美’的內涵,進而引領其建立正向的追求美的價值觀。”吳為山補充說。

“教師是美育工作的實踐者,而師資結構性短缺仍是不少偏遠地區開展高質量美育的突出短板。”保證教育公平,要讓各地學生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美育。為此,吳為山呼吁,“要進一步解決好美育教師結構性不足等問題。”

而對于如何推動邊疆地區、偏遠地區、民族地區開展高質量美育工作這一問題,吳為山也在采訪中提出兩方面具體建議:第一,要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機遇,促進藝術與科技融合,以美育引領網絡風尚;要有效推動傳統文化資源活化利用,經常性、多樣化發揮經典作用,以美導航;通過各種新媒體、新技術傳播美,打造品牌,推進“思想﹢藝術﹢科技”的新質美育形態。第二,各地區要充分挖掘本地區的美育資源。“正如我們常說的那句‘要有發現美的眼睛’。優質的美育資源并不是‘奢侈品’,它們就在大自然中、就在我們的身邊。”對“大美育”體系構建,吳為山充滿信心。(記者 朱英杰)


“這是千年來的美德”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楊朝明談勞動教育

“明理正心”,這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楊朝明在談勞動教育意義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個詞。

“孩子若想得到成長,心性上須先得到修煉。而勞動正是明理正心的必要實踐路徑。”楊朝明說,古往今來,眾多名家的經典作品中,都蘊含著勞動教育對心性磨煉的深刻價值。從這些傳世之作里,我們能夠清晰地窺見,勞動不僅是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更是塑造健全人格、涵養高尚品德的精神旅程。如“惟德之勤勞”“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君子之處世也,甘惡衣粗食,甘艱苦勞動,斯可以無失矣”“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等。

有勞才有得。楊朝明表示,勞動教育之所以能夠明理正心,首要體現在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正如《左傳》所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唯有讓孩子們參與手工制作等具體勞動實踐,他們才能真切領悟勞動是創造物質財富與美好生活的根本源泉。唯有雙手沾滿泥土、汗水浸透衣衫,孩子們方能從心底生發出對勞動的尊重,真正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絕非空洞口號,而是貫穿人類文明進程的永恒真理。”

有勞更有德。《尚書》云:“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楊朝明指出,通過過往的經驗可以發現,人只要勤勞肯干,慢慢就會生出與人為善、勤儉節約的習慣。可要是整天貪圖安逸、游手好閑,就容易生出壞心思、歪念頭。“所以,想要涵養心性、培養品德、強健體魄,都得從踏實勞動開始。這既是個人安身立命之道,亦是社會昌明繁榮之基。”

楊朝明深刻指出,系統的勞動教育絕非止步于技能的授受,其核心要義還在于對學生“敬業樂群”的精神品格的雕琢。“學生投身多人協作勞動教育活動中,便可更深刻地感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協作力量,在分工與互助間領悟‘獨行者速,眾行者遠’的團隊智慧。”

“能于勞動中沉淀收獲,深諳克勤克儉之道,并擅長與他人精誠合作的個體,往往能在人生征程中開辟出一番天地。”楊朝明進一步闡釋,這正是勞動教育超越技能培養的深層價值所在——它不僅鍛造個體的生存本領,更塑造個體成就事業的精神內核。

站在國家民族的傳承發展的高度,楊朝明還談到了勞動教育與培養青少年文化自信間的深刻關聯。“正是先輩們的篳路藍縷、辛勤耕耘,才為后世留下燦若星河的文化瑰寶。”回想起自己前往曾侯乙墓中看到精美絕倫的古樂器時的場景,楊朝明感慨:“當目睹那些跨越千年的匠心之作時,我想每一位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都會如潮水般奔涌而出。”

“古人以雙手創造的文明奇跡,為當代樹立了精神豐碑;而今人更應傳承勞動精神,在躬身實踐中創造時代價值,讓中華文脈永續傳承。勞動教育,實乃關乎文化賡續、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楊朝明的話語擲地有聲,也道出了勞動教育所肩負的使命擔當。(記者 朱英杰

編輯:位林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88 | 欧美精品白嫩少妇视频在线 |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看 |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看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