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滾動資訊
第六屆社區廚余堆肥平臺年度交流研討會圓滿落幕:探索中國低碳社區實踐新路徑
深圳,2025年6月29日——6月27日至29日,第六屆社區廚余堆肥平臺(CCCP)年度交流研討會在深圳鹽田區大梅沙碳中和實驗園區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萬科公益基金會資助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主辦,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鹽田管理局、深圳市鹽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指導,并得到了深圳市鹽田區梅沙藝術中心及生物圈三號·大梅沙萬科中心碳中和實驗園區的布展及場地支持。來自全國各地的80余位社區堆肥實踐者、專家學者及政府代表齊聚鵬城,共話中國社區堆肥的綠色發展藍圖。
深圳市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劉元喜副主任、萬科公益基金會謝曉慧秘書長分別為本次會議致辭。為期三天的會議突破傳統研討會模式,構建起“成果發布-分享交流-成果展覽-實操體驗”的多元場景,獲得與會者廣泛好評。會議現場還為平臺首批21位堆肥培訓師頒發結業證書,并同時授予故宮博物院、創智農園、麗園社區、東極鎮青浜島、雙新食物森林5個平臺伙伴以“社區堆肥示范點”的稱號,壯大了示范點隊伍。
平臺七年深耕:從試點探索到全國推廣自2018年啟動社區廚余堆肥試點項目以來,在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與萬科公益基金會的聯合推動下,已發展成為覆蓋城市、鄉村、校園、海島等多元場景的全國性社區堆肥平臺,累計培育108個創新實踐樣本,為基層社區開展低碳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探索出 “中國路徑”。平臺不僅發布了國內首部《廚余堆肥產物》團體標準,完成從技術探索到標準制定的跨越,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還通過COP29等國際舞臺分享中國經驗,為全球提供了“基于自然、立足社區、低成本”的有機垃圾在地資源化模式和氣候解決方案。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社區廚余堆肥試點項目的發起人張雪華博士在回顧項目的緣起、整體設計和實施中指出,政府支持對社區堆肥未來在中國全面推廣至關重要。
社區堆肥的多重價值:環保、低碳、教育與社區治理社區堆肥不僅是垃圾減量與土壤改良的有效手段,更成為基層治理的創新抓手。會上,18位來自全國各地、身份各異的基層實踐者圍繞社區堆肥展開深度經驗分享。參與者涵蓋公益機構負責人、社區書記、志愿者帶頭人等傳統環保力量,以及高校教師、網絡達人、民宿老板等新興群體,為行業發展注入多元視角。
故宮博物院、海島零廢棄實踐、校園堆肥行動等案例展示了堆肥在文化遺產地保護、生態修復和勞動教育中的獨特作用;而“垃圾分類撬動社區自治”“殘健共融社區”“社區堆肥師計劃”等分享則印證了堆肥在重建鄰里信任、激活社區活力方面的社會價值。萬科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謝曉慧在致辭中表示:“堆肥箱中的微生物,正默默書寫著中國社區低碳轉型的微觀史詩。”
聯合發起方的獨特貢獻:技術與資源的雙重賦能作為平臺聯合發起方,萬科公益基金會通過資金支持與戰略協同,推動平臺從技術實踐邁向生態共創;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則為社區堆肥提供了核心技術和管理支撐,其研發的有機固廢資源化技術入選國家十四五“無廢城市”建設先進適用技術等多個獎項。雙方共同發起的“堆肥培訓師計劃”已培養21名專業人才,為社區堆肥的規模化推廣奠定了知識基礎。
沉浸式體驗:拉近環保與公眾距離
同期,社區堆肥成果藝術展在深圳市鹽田區梅沙藝術中心開展。上海四葉草堂創智農園、北海益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州市新生活環保促進會等近20家機構參展,集中展示堆肥裝置、堆肥產物、改良前后的土壤、環保酵素、手工香皂制品等實物成果,直觀呈現“廚余變沃土”的生態之美,展覽還正式展出了首屆社區堆肥海報大賽獲獎作品。
6月29日上午,面向鹽田區公眾的“家庭零廢棄親子互動工坊”順利舉行。30 組親子家庭在堆肥培訓師伙伴的指導下,親身體驗家庭好氧堆肥、波卡西制作及環保酵素制作,將 “垃圾變寶” 的環保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實現從觀念認同到行為參與的跨越。
下午,社區廚余堆肥平臺和萬科物業聯合發起的“社區減碳?落葉堆肥之梅林模式(行動)”正式啟動,探索社區減碳新路徑。該行動同時獲得萬科公益基金會、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萬物云的大力支持。活動現場,來自社區廚余堆肥平臺的20位公益講師以通俗語言科普雙碳知識,為50余名社區居民及萬科物業學員詳解落葉、廚余等垃圾在地化處理的意義與方法。隨后,參與者采用三明治堆肥法和混合堆肥法,用梅林山公園的落葉與周邊社區的餐前廚余,填滿 5 個 1 立方米的堆肥箱。據了解,萬科物業在全國服務 4000 余個住宅小區,社區廚余堆肥平臺伙伴亦遍布全國,雙方將發揮各自所長,通過技術與服務融合,探索梅林模式的全國推廣路徑,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展望未來:邁向更廣闊的低碳實踐
此次會議系列活動通過多元化形式,既推動了全國社區堆肥伙伴之間的共學共創與交流互動,也有效激發深圳本地公眾對環保事業的關注與參與熱情,強化了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在減污降碳中的重要認知,為構建全民參與的綠色社區生態體系奠定堅實基礎。未來,平臺將持續深化“堆肥培訓師”培養體系及國際合作,推動政策與市場機制創新,持續探索中國低碳社區實踐路徑,讓社區堆肥成為全民參與的綠色行動,助力“美美與共的未來家園”愿景實現。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