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論>委員說話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踐行“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時代要義

2025年07月01日 09:35  |  作者:本報特邀評論員 王濟光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部署,為新時代民生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須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維度上全面領會其重大意義、時代內涵、重點任務及實踐路徑。

深刻把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戰略意義。歷史經驗表明,國家在完成基本經濟積累后,必然面臨從單純經濟增長向民生福祉全面躍升的發展階段轉型。《意見》不僅遵循了現代化進程的客觀規律,更是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一方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是破解“發展后”問題的核心路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也面臨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民生發展滯后于經濟增長等深層次矛盾。這些“發展后”問題本質上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民生領域的集中反映,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置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正是著力破解發展瓶頸、推動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的戰略抉擇。另一方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是民生事業發展階段的邏輯躍升。我國民生保障體系經歷了從低水平平均主義到市場化轉型探索,再到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的發展歷程。當前,在絕對貧困問題已得到歷史性解決的基礎上,民生需求呈現出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從基本保障向品質提升、從重點突破向系統集成的深刻轉變,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標志著我國民生建設進入以公平、高質量、可持續為核心特征的新階段,是民生事業發展邏輯的必然延伸和全面升華。

科學闡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時代內涵。《意見》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所提出的具體政策措施,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意蘊和實踐要求,需要從多維度深化理解。一是在政治基礎維度上以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準繩。“民生為大”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始終將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長遠發展規劃實現人民根本利益,扎實做好當前具體民生工作,滿足人民群眾現實關切,確保國家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二是在范圍重點維度上體現發展與公平的辯證統一。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高質量發展為物質基礎,既要通過持續創造社會財富筑牢民生根基,也要通過優化社會政策、完善制度安排,更加注重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確保所有社會成員享有基本生計安全和穩定生活預期,不斷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三是在實踐要求維度上注重法治化與精準化協同推進。加強民生領域法治建設,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使民生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精準識別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民生短板和急難愁盼,實施靶向施策、動態調整,確保民生政策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并使民生保障與經濟發展同步提升。

系統推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重點任務。《意見》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構建了新時代民生建設的系統性框架。一是提升公平性,筑牢社會保障底線。著力破除制度性壁壘,有效擴大覆蓋面,健全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重點群體參保機制。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兜底幫扶,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完善最低工資調整機制、實施開發式幫扶等措施,穩步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二是注重均衡性,彌合公共服務鴻溝。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動公共服務規劃、設施、資源、人才配置的城鄉一體化。強化對艱苦邊遠地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擴大優質數字公共服務覆蓋面。落實常住地服務責任,切實保障流動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權利,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擴大普惠性,共享優質民生資源。聚焦教育、醫療、“一老一小”等基礎民生領域,調動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全方位增加普惠性服務供給。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并向薄弱地區傾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加快構建普惠托育和養老服務體系,增加社區普惠服務供給。四是增強可及性,發展便捷包容服務。以社區為依托,大力發展群眾身邊的便民生活服務和包容性社會服務。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網絡,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升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開放共享水平,滿足群眾多樣化、便捷化生活需求。重點加強面向兒童、青年、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包容性服務供給,讓民生服務更加貼近生活、觸手可及。

創新探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實踐路徑。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需要深層次體制機制變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地推進民生領域改革與發展。一是要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民生效益。建立以民生福祉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將GDP含金量、居民幸福感、安全感等指標納入發展評估,引導資源要素向民生領域集聚。二是要強化社會體制改革的關鍵作用。經濟體制改革要主動適應服務民生發展的需要,社會體制改革則要著力彌補經濟領域改革的短板,特別是在修復分配結構、擴大內需、促進社會公平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社會空間。三是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正義、生態環境可持續、倫理道德約束等價值的引領。將行為主體視為具有社會屬性和情感需求的“社會人”,而非單純的“經濟人”,激發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四是要構建多維民生發展指標體系。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要從主要依據經濟指標,轉向建立涵蓋民生改善程度(如居民收入增長、公共服務滿意度)、民生發展公平程度(如基尼系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民生制度健全程度(如法治保障、政策協同性)等多維度的綜合評價體系。

(作者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主任)

編輯:李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图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 亚洲色欧美2019最新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片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