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學習動態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問題為導向 敞開大門搞學習教育——浙江、寧夏、四川扎實推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以問題為導向 敞開大門搞學習教育——浙江、寧夏、四川扎實推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
新華社記者李平、艾福梅、謝佼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浙江、寧夏、四川等地堅持敞開大門搞學習教育,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主動接受群眾評判;全面查擺問題剖析根源,并針對查擺出的問題開展清單式整改,把轉作風與促發展有機結合,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敞開大門搞學習教育
“沒想到跑錯了辦事地點,居然也把事辦成了,多虧了兜底辦窗口。”日前,浙江湖州市民徐飛來到湖州市政務中心,辦理口腔診所擴建所需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根據屬地管理原則,該業務本應由吳興區生態環境局受理。考慮到申請人年事已高、線上操作存在困難,政務中心兜底辦窗口工作人員秉持“最多跑一次”服務理念,當即提供全程幫辦服務,耐心協助其完成網上注冊及登記備案等各項手續。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浙江湖州針對兜底辦專窗、浙里辦平臺及12345熱線等渠道收集企業群眾在辦事過程中遇到的因政策變動、職能交叉、邊界不清或歷史遺留等原因造成辦事難的問題,通過“四級響應”制度推動協調解決,打通企業群眾“辦不成事”問題“最后一公里”。
炎炎夏日,莊稼發蔫,農民心憂。近日,四川遂寧市射洪市太乙鎮灌溉缺水問題,被28人反映了39次,遂寧市學習教育工作專班立即安排專人跟蹤,協調加強應急供水,有效緩解農業旱情影響。今年以來,遂寧市把開門教育貫穿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始終,對同一件事被十人投訴或被同一人投訴十次的突出問題,實行“市領導每日調度+專班逐件督導+專員跟蹤抽查”機制,確保群眾訴求有回應、有著落。
籌措資金1000萬元注入吳忠市奶業紓困擔保基金;對接金融機構為33家養殖企業辦理抵押貸款3.84億元;推行“開辦餐飲店”遠程視頻勘驗和送證上門服務……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寧夏吳忠市根據線上線下收集來的民情民意,強化工作舉措,推動各類問題解決1904個,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
動真碰硬整治突出問題
“現在迎接檢查,只要實實在在把情況匯報清楚就行,再也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制作精美的PPT了,真的輕松不少!”對“屏幕中的形式主義”整治后的新氣象,浙江湖州市長興縣李家巷鎮黨政綜合辦干部陳澤洋頗有感觸。
針對以往一些部門匯報迎檢時,靠短視頻“撐場面”,部分“基層調研”淪為“走馬觀片”的“屏幕形式主義”現象,浙江持續大力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從嚴剎住屏幕“歪風”,全省公務視頻、PPT數量和費用均大幅減少。
高聳入云的夾金山下,一場“新官要理舊賬”的專項治理正在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展開。學習教育中,寶興縣梳理排查政府欠薪類問題19個,由縣級領導牽頭包案化解,縣財政資金優先用于撥付民工工資,確保欠薪“舊賬”全部還清。截至目前,有1650名欠薪農民工拿到工資,全縣歷史遺留的政府、國企項目欠薪問題基本清零。
供電設施修好了,公共停車位增多了,拆遷補償款到位了……近期,浙江金華市各級領導干部下沉一線接待來訪群眾,讓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多管齊下推進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今年1月至5月,市縣鄉三級領導干部共接待群眾6982批9703人次,推動化解信訪矛盾2469件。
以干促學助推高質量發展
作為寧夏青銅峽工業園區一家生產維生素產品的企業,寧夏天新藥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黎明曾一度為生產用水指標落地問題煩心。
“在爭取生產用水指標過程中,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主動作為,幫我們對接上級有關部門,終于為企業爭取到110萬立方米的用水指標。”趙黎明表示,如今用水指標有了、用水管道也連通了,公司一期項目也將于7月中旬試生產。
“群眾的難點堵點,就是我們工作的著力點。”青銅峽工業園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副局長徐曉舟說。
聚焦部門監管頻繁、企業迎檢負擔重等問題,浙江湖州市長興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合7家執法部門,成立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工作專班,推行聯合檢查機制,杜絕多頭執法和重復檢查。近兩個月來,全縣統籌各類涉企行政檢查計劃17個,涉企行政檢查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3.78%。
“天氣炎熱,南街公交站臺無遮陽棚,市民容易中暑!”這一反映急難愁盼問題的群眾來信,近日登上四川德陽市市民服務中心動態頭條。信息分發至德陽發展集團后,企業接訴即辦,兩天內協同主管部門完成了申請、現場踏勘等流程,及時啟動公交站臺遮陽棚建設。
四川德陽市市民服務中心副主任尹毅威表示,通過優化服務流程、暢通投訴渠道、建立問題收集及整治閉環,今年以來,全市共收集群眾訴求32萬余件,督導辦結31萬余件,群眾滿意率明顯提高。
浙江、寧夏、四川三地黨委政府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把群眾“憂心的事”當作黨員干部“牽掛的事”,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努力讓群眾的“問題清單”變為“幸福清單”。(完)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