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鄉村振興
一瓶水的振興路:隴山十九泉帶動甘肅康縣生態富民
在綿延千里的秦嶺深處,隨著第100萬瓶“隴山十九泉”從康縣陽壩鎮啟程,這個曾隱于深山的水品牌,用實實在在的市場回應印證了產品價值。
圖片說明:隴山十九泉水源地鳥瞰 隴南融媒體中心冉創昌攝制
“隴山十九泉”是中建一局下屬的中建智地、中建智采與康縣政府合作的品牌,其名字源自于唐代詩人杜甫的“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該品牌誕生于中建一局與康縣政府聯合探索產業振興“新范式”,將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
藏在深山中的山泉水成為雙方合作的起始點。康縣處于秦嶺地區,當地森林覆蓋率超過80%,水資源十分豐富“綠水青山佳泉多”。于是,雙方共同建設水廠,依托數字化技術構建“產銷儲運”綜合管控體系,利用中建智采線上數字智慧系統,引入歐盟50項、GB8537國家認證標準,開始生產天然礦泉水。
中建智地接過幫扶重任,打響一場“點水成金”的戰役,迅速組建專項團隊,聯合7家專業機構,對水源開展超200項檢測,赴全國優質水企“取經”,最終敲定“原產地直灌裝”方案——鋪設18公里輸水管道,實現“零接觸”灌裝。后協助康圣泉飲品公司正式成立,并實現銷量突破100萬瓶,隴南山泉終于“出圈”。
中建智地及中建智采先后招聘當地困難戶村民接受培訓后上崗,提供就業崗位,村民經培訓變身水源保護員、流水線技工、車間維修工、叉車司機等角色,通過“技能培訓+崗位認證”培養新型產業工人,人均年增收約1.2萬元;在康縣注冊獨立品牌構建完整產業鏈,讓稅收與利潤真正反哺地方……
圖片說明:隴山十九泉生產線上工人正在進行產品質檢 隴南融媒體中心冉創昌攝制
當北京市草橋地鐵站的線下售賣機售出一瓶瓶隴山十九泉,從建筑工地的批量供應到高端會議的專屬設計,從打破傳統經銷到智慧平臺,“隴山十九泉”用覆蓋上百個商務場景的市場穿透力,證明生態產品的商業價值。
編輯:解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