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聚焦

向綠而行 筑起生態盾牌

——寧夏回族自治區荒漠化治理見聞

2025年06月30日 14:09  |  作者:本報記者 范文杰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地上無寸草……”這首童謠,真實描繪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我國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三北”地區被沙漠侵蝕的場景。

但如今的“三北”地區卻大變了模樣。近日,記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采訪時看到,平原著綠,荒山披錦,茫茫黃沙變綠洲。

作為全境列入“三北”工程的省區,寧夏如同橫亙在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地侵襲之路上的生態盾牌,構筑起一道防風固沙防線。

塞上江南:黃沙漫漫中孕育綠色生機

面積僅有6.64萬平方公里的寧夏是個小省區,但是,一度以來,荒漠化的程度卻比較嚴峻,也是當地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寧夏東西北三面分別被毛烏素、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沙地包圍。數據顯示,2015年之前,寧夏荒漠化土地面積約4461萬畝,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57.3%,其中沙化土地1743萬畝,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22.8%。

十年磨一劍。在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新聞發布會上,寧夏林草局副局長王自新表示,截至2024年底,寧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25年“雙縮減”,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由“三北”工程建設之初的2.4%和35%,提高到11.35%和56.8%,成為全國唯一省級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

近十年來,寧夏積極推進多個示范工程和生態修復試點,為全國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寧夏實施了鎖邊固沙工程。通過采用刷狀網繩式草方格、藍藻沙結皮、水分傳導式精準型沙漠植苗工具等新技術,有效遏制了沙漠的擴張。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如今已逐漸披上綠裝,成為寧夏治沙的典范;

在毛烏素沙地開展的系統治理示范工程中,寧夏通過科學規劃和綜合治理,采用多種治沙技術和措施,沙地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探索開展賀蘭山東麓草原荒漠化治理結合產業發展試點3萬畝,通過打造“藤灌草”結合生態修復模式,在賀蘭山東麓種植藤本植物、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多層次的植被結構,有效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

此外,寧夏還積極探索“光伏﹢”產業新模式,將光伏發電與生態治理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寧夏的科技創新能力也在業內嶄露頭角,多項自主研發的治沙技術成為全國標桿:中國科學院沙坡頭試驗站成果使植被穩定群落形成時間從10-20年縮短至2年;寧夏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研發,較傳統草方格壽命延長2-3年,效率提升60%;中衛市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唐希明發明的流動沙地灌木高效植苗技術,讓灌木造林成活率從60%躍升至80%。

如今在寧夏,沙漠旅游也成了一種時尚。

初夏之際,位于寧夏中衛的騰格里沙漠腹地,游客們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沙坡頭美景中體驗沙漠特色游樂項目。這里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于一處,積聚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成為很多人向往的“詩與遠方”。據統計,寧夏已開發沙漠旅游1.2萬公頃,沙坡頭景區成為寧夏旅游的一張金字招牌。

站在歷史的長河之畔,寧夏這塊位于祖國西部的寶地,正以其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創新求變的精神,在荒漠中源源不斷地孕育著綠色生機。

寧夏政協:荒漠化治理依然存在壓力

寧夏三面環沙、生態脆弱,荒漠化是影響當地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當地政協的長期關注。2024年,寧夏政協專門組織政協委員就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開展調研。

委員們認為,雖然寧夏荒漠化治理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依然存在荒漠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壓力大等問題。

根據調研,委員們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是系統治理合力不夠。委員們表示,受行政區域、部門職能及資金渠道等因素限制,寧夏各地各部門的項目分散、標準不一,在資金安排、建設計劃、項目實施、管理考核等方面缺乏統籌。同時,還存在各部門荒漠化防治監測數據不統一的問題。因缺乏本底數據,荒漠化治理新動態、實際成效和潛在風險很難評估。

其次是防治要素保障乏力。數據顯示,寧夏全區新造林空間、退化林修復空間、中幼林撫育空間僅有10萬畝、83.4萬畝、152萬畝,到2027年底將無新造林空間。另外,目前還存在生態用水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寧夏“十四五”用水權管控指標方案》顯示,分配生態林水量2.06億立方米,僅可支持生態林規模80.2萬畝,但實際需要灌溉的生態林為120萬畝,生態用水缺口非常大。種苗結構也不夠合理,目前,寧夏草種對外依存度超70%。因成本劇增,影響了生態恢復進度。

此外,科技支撐能力有待提升。主要體現在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構成、典型生態系統演替內在機理等研究不系統,標準體系建設、前沿技術推廣、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還存在短板。

委員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構建各部門、各方面各負其責、協作推進的治理格局。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健全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強化“一張圖”監督管理,從而形成合力。二是由專班統籌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山水”工程、礦山修復、光伏治沙等重點項目,綜合考慮林草全生命周期的需水量、立地條件、種植管護成本等保障要素,綜合論證每年新增擴綠規模的可行性。三是完善生態保護修復調查監測體系。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三北”工程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監測和評估。加快生態資源本底和生態受損區域專項調查,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提高監管智慧化、精準化水平。

寧夏水資源相對匱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委員們為此建議,荒漠化治理要“以水定綠”。完善水資源承載力動態評估監測,按照水資源承載力規劃國土綠化,在保障已造林不退化的前提下增加生態用水,分類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編輯:李律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色在线影院 | 中日韩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 | 尤物在线观看视频黄负 | 日本在线a∨在线网站 | 污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