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數字時代,教育如何為未來人才鋪路?
人民政協網北京6月30日電(記者 楊嵐 實習生 王子祺)6月26日,瑞思教育主辦的以“從教育創新到產業升級”為主題的城市RISE大會在圓明園啟幕,與會專家共同探討在數字時代,教育如何為未來人才鋪路?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數字智能技術加速創新和廣泛應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正在成為重塑制造業生產方式、影響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素養已成為青少年適應未來社會的核心生存技能。瑞思教育聯合艾瑞咨詢此前發布的《2025年少兒綜合能力培養報告》中指出,AI技術應用會放大人才核心素質的競爭價值,綜合能力培養正在成為貫穿一個人成長的長期課題。
會上,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張漢林以“AI、數字化對中國經濟及人才培養的影響”為主題分享時表示,AI時代對于人才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衡量標準正在逐步國際化、人才技能趨向多學科整合,人才素養的核心要求在于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能力等基礎性素質。“其中,終身學習和創新能力是持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這要求勞動者具備創新思維,能夠提出新穎的解決方案和設計思路;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此外,跨文化傳播、國際化視野以及文化適應性,是面對下一個10年全球化的必備能力,其中優秀的語言能力不可或缺。”張漢林說。
“建設教育強國不是辦更多大學,而是讓教育扎根中國大地。為拔尖創新人才開辟通道,為產業需求輸送應用型人才,讓每個孩子學會解決真實問題。”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
《2025年少兒綜合能力培養報告》中指出,2024年中國非學科教育市場規模已達6463億元,其中STEAM教育、素養類教育等綜合能力賽道增速顯著。專業化素質教育已成為非學科教育發展的核心,教育更關注綜合能力的培養。瑞思教育董事長王勵弘表示,隨著AI時代的到來,未來教育必將面臨教育模式升級,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躍遷,由原來的被動式學習升級為主動探索式學習,教育評價也會向多元綜合測評轉變,圍繞孩子綜合能力培養,未來將逐步構建更全面、更科學的綜合培養效果測評體系。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