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一場協商會開啟的“山水密鑰”
——廣西河池市天峨縣政協傾力助推康養旅游發展
核心閱讀
在政協的積極推動下,近年來,天峨縣涉及生態文旅領域提案與社情民意數量持續上升。今年6月初,縣政協提交的《依托藍刀魚風暴之勢,推動天峨水上游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肯定和批示。天峨縣旅游逐漸火爆“出圈”,被眾多游客及媒體稱為“寶藏縣城”。
“五一”假期黃金周的火熱余溫未散,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的文旅成績單格外亮眼:17.35萬人次紛至沓來,1.15億元旅游消費熱力升騰。
當綠水青山的“美麗顏值”加速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一場別開生面的“山水經濟”頭腦風暴在風光旖旎的紅水河畔激蕩。近日,天峨縣政協委員化身“智囊團”,部門負責人變身“實干家”,共商康養旅游發展新藍圖。
天峨縣地處廣西西北紅水河上游,氣候溫潤宜人,森林覆蓋率達80.47%,負氧離子含量豐富,康養價值突出。如何讓“養在深閨”的山水推向大眾視野,是當地黨委政府一直關注的大事、難事,也是政協協商討論的重點話題。
2023年以來,縣政協緊扣生態保護與文旅康養融合發展,圍繞“龍灘庫區水資源保護開發”開展專題調研,助力桂黔六縣簽署文旅戰略合作協議,促成“天字號”旅游聯盟成立。在第十一屆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年會上,廣西“天字號主題系列活動打造鄉村旅游新玩法”項目入選了鄉村旅游創新發展典型案例,成為業界典范。
在政協的積極推動下,近年來,該縣涉及生態文旅領域提案與社情民意數量持續上升。2024年前3季度,天峨縣接待游客達275.19萬人,同比增長11.66%;旅游總消費達27.77億元,同比增長10.88%。特別是2024年國慶假期,天峨縣7天接待游客超20萬人,火爆“出圈”,被眾多游客及媒體稱為“寶藏縣城”。
今年4月,縣政協再次圍繞康養旅游開展調研。6月初,縣政協提交的《依托藍刀魚風暴之勢,推動天峨水上游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肯定和批示。
6月的紅水河畔,驕陽似火,河面粼粼金波,偶有藍刀魚躍出水面,兩岸青山蔥蘢欲滴,蟬鳴此起彼伏,河畔的長堤下不時傳來游客的驚嘆聲,與委員們的協商議事聲交織成夏日的特殊樂章。
“天峨手握大自然饋贈的‘金飯碗’。”河池市政協委員、天峨縣圖書館館長劉世烈建議,借助“藍刀魚風暴”熱點效應,打造特色觀賞集群,開發親水康養線路;加強部門資源統籌配置,加速景區業態的創新化、品質化發展。
“紅水河是天峨的靈魂。”縣政協委員、縣水利局河長辦專職副主任黃麗接過話題。她建議,持續系統性開展河道生態修復工程,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確保水質穩定維持在Ⅱ類及以上標準,以優質生態護航康養旅游。
“天峨月月有水果上市。”縣農業農村局田園辦主任王正榮則將目光投向農旅融合。他拿起一個裝有天峨特色產品的精美禮品盒,一邊展示其中的果脯、果酒,一邊建議:“串聯農莊采摘、民宿烹飪等環節,聯合文旅部門開發便攜特色伴手禮。”
協商會上,委員們立足前期調研成果,從生態保護、發展規劃、服務提升等多角度,為天峨康養旅游把脈開方。
“政協的調研成果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指導性,縣政府要加強溝通協作,落實各項可行性建議,推動協商成果轉化,為天峨旅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副縣長藍天山不時在筆記本上劃重點。
縣政協主席龍慧芬表示,要持續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助推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履職重點,深入調研,廣泛民智,架起黨委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及時歸納總結協商成果,強化部門協同破題,推動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轉換,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靚麗名片。
(潘樹紅 陳運文 肖亮升)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