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上海崇明區政協提案督辦+田間協商——
助力農村電商“破繭成蝶”凌晨4點,上海市崇明區綠華鎮桔香園合作社的倉庫中燈火通明。區政協委員陸慧慧盯著正在分揀包裝的一箱箱農產品,眉頭緊鎖:“直播訂單漲了3成,可物流成本高、冷鏈設施少,訂單越多物流越難,這電商做著揪心啊。”
陸慧慧的嘆息,道出了崇明農產品“出島難”的困局。
這樣的場景,正是《關于加強崇明區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源頭。“守著生態金飯碗,卻困在數字鴻溝里。”督辦提案的區政協副主席丁漢明道出了島上農人的共同焦慮。在擁有翠冠梨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綠華鎮,顧惠民等區政協委員把調研的腳步一竿子“插”進了田間地頭:“問題就是履職坐標。”
由區政協經濟委員會提交的《關于加強崇明區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的建議》的集體提案揭開了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的堵點痛點:交通基礎設施不夠方便,物流成本很高;農村物流配送集約化水平低,亟須區級物流配送中心;全區層面缺少清晰明確的發展支持政策和規劃;農村電商品牌建設差、規模化程度低,對相關產業鏈的帶動能力不強。
6月23日,桔香園合作社內,區經委、區農業農村委等政府職能部門的分管領導,綠華鎮電商代表以及從事電商行業的區政協委員們齊聚一堂,一場主題為“培育布局網絡播客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提級發展”的專題協商會在此召開。
“從綠華鎮到市區直線距離只有60多公里,可是一條長江擋在面前,通過長江隧橋出島,要繞行200多公里才進市區,這冤枉路每年多耗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運費。”陸慧慧率先發言,“同等價位下,本地的農產品基本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我建議用3把鑰匙解困局:打造崇明西部規模化電商配套物流產業中心、加強本土網紅培養、推動區域公共品牌與合作社自有品牌共同營銷。”楊吉委員說。歐林祥委員建議,要加快構建“政府搭臺、村集體參與、企業落實”的農村電商發展機制。
區經委副主任繆冬英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委員和電商代表的意見建議。“今年年初,區經委就啟動了《崇明區關于推進商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的政策修訂工作。為了推動‘數商興農’快遞降費工作,區經委會同區供銷社先后實地走訪調研物流企業并召開協商座談會10余次,認真聽取供需雙方的意見訴求。”繆冬英說,“委員們的建議讓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更有底氣,目標更明確。”
變化已然發生。結合委員們的建言,綠華鎮黨委、政府現場提出《“依托網絡平臺,推動農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助力鄉村振興”項目框架》及《“綠華旅游﹢綠華好物﹢綠華發展”直播及短視頻推廣方案》兩項工作舉措,明確提出要建立活躍的新媒體矩陣,提升綠華鎮區域發展吸引力。
“首要任務是開展新媒體的基礎操作技能培訓。”綠華鎮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顧虹說,“通過基礎通識課、短視頻專項課、直播專項課、實戰演練與復盤等不同級別的課程,先行培育一批掌握新媒體技能的本地人才,實現家門口增收。”
接下來,區政協還將組織委員深入調研,通過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的方式向區委、區政府積極建言,將始于田野痛點的協商,轉變為助力崇明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良方”。正如區政協副主席瞿英在協商會上所說:“當我們的協商成果真正促成田間變革,就是給我們最好的履職評分。”(杜曉丹 本報記者 顧意亮)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