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說話
加強基礎書法教育 不斷提升全民書法審美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中華美學精神”的重大命題,并多次強調要做好美育工作。美育并非單純的藝術教育,它實際包含著感性教育、心靈教育、情操教育、人格教育、創造教育等,關乎國民的綜合素質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值得關注的是,基礎教育體系中,有些地區和學校依然一味重視應試教育,使得學生被過多的考試壓力所累,并導致藝術教育邊緣化,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有名無實或開課不足的情況屢見不鮮。就書法教學而言,自2011年教育部下發《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以來,雖然明確了書法教育教學要求,但全國仍有相當數量的學校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有效落實或教學效果欠佳。從長遠發展的大局出發,應持續強化德智體美勞復合型人才培養,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力資源。因此建議國家要不斷加強基礎書法教育,并建立長效綜合機制,逐步提升全民書法審美水平,促進社會文明和諧。
一是完善相關政策支持。國家應繼續出臺相關政策,強化基礎書法教育,制定書法課程標準,確保其在中小學階段的連續性和系統性。并督促尚未按要求開設書法課的學校,盡快排除困難,有效落實上級相關文件精神。同時加大對農村和邊遠地區書法教育的支持力度,縮小教育差距。
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育部門應加強協調,有效落實書法教師編制問題,同時建立健全書法教師培養和培訓機制。此外,采取適當方式邀請校外書法家走進校園,開展講座和示范教學。
三是優化書法課程設置。教育部門及學校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書法課程,編寫統一規范的書法教材。在低年級階段,注重書法基礎練習。在高年級階段,逐步引入書法鑒賞和書法創作。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開發書法教學軟件和在線課程,豐富教學形式。
四是建立評價激勵機制。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就已提出將美育納入督導評估和考核體系,從“軟任務”變成“硬指標”。教育系統應逐步建立科學的書法教育評價與監督機制,將書法納入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對成績好的教師和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表彰與獎勵。還應推廣將書法成績納入“小升初”及“初升高”等考核體系。
五是深化高等書法教育。近十多年來,高等書法教育及學科建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二級學科到一級學科,可以說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但需要重視的是,當前仍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生源質量參差、教學理念滯后、教材相對匱乏、培養目標不明、學生就業困難等諸多問題。此外還應繼續推進高校非書法專業,尤其師范院校各專業開設書法公共課或選修課工作。
六是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建議各級書協及書法機構等相關部門和團體通過媒體宣傳、舉辦展賽、教學講座、創作演示、書贈春聯、切磋交流、跨界融合等各種形式開展書法實踐和下基層等群眾性活動,使書法藝術走進機關、學校、院所、軍營、企業、社區、街道、鄉鎮,走進和融入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還可利用電視、廣播及新媒體平臺等,打破時空限制,使社會上更多的人能夠便捷地欣賞和學習書法,從而提高審美水平,厚植愛國情懷。
總之,提升全民書法欣賞水平是一項長期、系統而艱巨的工程,需要國家從政策支持、教育、培養、文化傳播等多方面多渠道協同發力,讓書法這一古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使更多的人領略到書法藝術之美,從而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一并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全國政協委員 張繼)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