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說話
探索“藝術﹢科技”融合路徑 譜寫網絡文明的華彩樂章
劇院作為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和重要陣地,是文明傳承創新的“前沿哨所”,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紐帶橋梁。在推進網絡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劇院應當擔負起“以劇為橋,對話觀眾”的職責使命,以優質的數字化藝術產品豐富網絡文化供給,以正向的價值觀念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為構建良好的網絡文明環境注入澎湃的文藝動能。
以藝揚帆,拓寬藝術傳播半徑,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如今,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文化新質生產力迅猛發展的驅動引擎,劇院應該乘勢而上,積極探索“藝術﹢科技”的融合路徑,致力于打造覆蓋全球的數字文化傳播平臺,為網絡文明建設提供高質量的內容支撐。特別是借助4K﹢5G、8K﹢5G及VR/AR等行業前沿技術,劇院可以進一步嘗試探索舞臺藝術超高清直播,將音樂會、歌劇、舞劇、話劇、戲曲、舞臺藝術電影等眾多藝術門類搬上熒幕,通過“基于舞臺又超越舞臺”的沉浸式視聽體驗,打破藝術傳播的時空限制,實現高雅藝術的“全民共享”。以國家大劇院為例,自2020年起,劇院已堅守了5年的線上演出,累計已播近300場,全網點擊量超68億次,形成“線上線下并行,演出演播并舉”的“雙演”模式。劇院為每場線上演出精心策劃形式多樣的演前導賞,為網友們打造線上藝術普及的“高級定制”,讓更多經典佳作走出劇院圍墻,讓藝術跨越高山大海,與全國觀眾共繪“文化同心圓”。
以藝筑基,共塑觀演良好風尚,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美育作為文明培育、價值觀塑造的重要載體,其核心價值在于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涵養德行,對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具有根本性、浸潤性的推動作用。劇院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間和美育實踐平臺,必須超越傳統觀演場所的定位,主動承擔起全民美育核心陣地的責任。從具體實踐看,國家大劇院近年來持續推出云課堂、云展覽、云觀影等線上藝術普及品牌,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美育傳播體系。在持續呈現高品位、高水準的數字化藝術作品的同時,通過策劃演出活動、拓展藝術形式、積極引導文明觀演禮儀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藝術實踐,覆蓋更廣泛人群。2024年,由國家大劇院倡導發起的“文明觀演在行動”系列活動在全國各地掀起陣陣浪潮。劇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傳播優勢,借助劇院自媒體矩陣,發起“文明觀演大家談”的留言征集活動,引起許多觀眾的共鳴,在網絡社交媒體的討論經久不衰。從具體實踐看,劇院應充分發揮其文化傳播“助推器”功能,努力成為全民美育的重要陣地,擴大全民美育覆蓋面。
以藝架橋,構建文明交流互鑒新格局,推動文明對話行穩致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音樂跨越國界,文化架起橋梁。”藝術與文化具有天然的親和力與穿透力,能夠超越地域隔閡與文化差異,成為連接不同民族心靈的無形橋梁,通過深層次的藝術交流與對話,不僅能夠有效增進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更能深化彼此的互學互鑒,為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注入持久而深厚的動力。劇院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平臺,既要成為展示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窗口,讓世界感知其深厚底蘊;也要成為引入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橋梁,助力中國人民了解全球文明的多樣發展。網絡技術的日趨蓬勃,為這一使命的達成提供前所未有的強大引擎,極大地加速了文明互鑒的速率,創新了文明對話的形式與維度。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賦能作用,是構建新時代文明交流格局的關鍵路徑。劇院應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在與全球藝術機構的交流對話中,應該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重要作用,以更便捷的方式實現跨國藝術資源的互聯互通;比如搭建不同藝術機構展示分享的“云平臺”,策劃全球直播的中外線上音樂會,讓中國戲曲的韻味與西方歌劇的恢弘在云端交響共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明交流“雙向奔赴”。通過數字化實踐,不僅能夠突破物理限制,極大拓展交流的廣度與深度,更能以直觀、生動、沉浸式的藝術體驗,促進民心相通,夯實文明對話的根基,最終助力不同文明在相互尊重、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實現行穩致遠的共同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大劇院黨組書記、院長 王寧)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