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精耕“天府糧倉” 繪就時代“豐”景 ——四川江安縣政協持續助力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06月27日 14:35  |  作者:本報記者 韓冬 通訊員 甘艷華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走進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陽春鎮的高標準農田里,農機轟鳴,新栽的秧苗在陽光下泛著翠綠。種糧大戶李建國操作著插秧機,臉上洋溢著對豐收的憧憬:“田成方、路相通,種地省心又高效,多虧了政協幫我們出主意、解難題。”

倉廩實,天下安。近年來,江安縣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民”戰略。在這份關乎國計民生的“糧”策答卷上,縣政協積極擔當作為,緊扣“同心共建現代江安”目標,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深入調研、精準協商、匯聚共識、推動落實,為糧食產業插上騰飛之翼,在長江首縣繪就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現代農業“豐”景圖。

在沿江現代農業園區打造過程中,如何整合資源、優化布局、破解“重建輕管”難題成為黨委政府關注的重點。縣政協將“有事來協商”平臺搬到田間地頭,聚焦高標準農田提質增效展開協商。委員們結合深入調研,提出“先易后難、整片推進、建管并舉”的建設原則,并強調要注重生態循環,提升耕地內在質量。這些“金點子”被充分吸納,寫入了園區工作紀要,成為全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行動指南。

政協的持續推動,按下了江安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快進鍵”——今年陽春鎮建成高標準農田1.6萬畝,昔日的“邊角田”“巴掌田”,蝶變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糧田。耕地質量平均提升1個等級,機械化作業率超70%,畝均增產達25公斤以上。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政協呼吁推動下,“高標準農田+綠色種養循環”深度融合模式落地生根,秸稈還田、糞肥堆漚等技術廣泛應用,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超0.3個百分點,化肥使用量減少17%,實現了增產與環保雙贏。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如何讓最新科技成果在江安落地生根,這是縣政協科技界委員們長期關注的焦點。

“得益于政協搭建的平臺和委員們的精準建言,我們在‘示范帶’內布局了5個百畝超高產攻關點、9個千畝高產示范區、1個萬畝帶動展示區。”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政協的持續推動下,江安縣成功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共建產學研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科研種業高地,隨著一批小麥、水稻、大豆高產優質品種在全縣推廣,為全縣穩產增收筑牢了種源根基。在采納了委員們關于強化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的建議后,全縣推廣了宜賓市農科院研發的優質高產密植技術,實現了水稻“中稻+再生稻”畝產1000公斤、小麥畝產400公斤以上的目標。

為助力破解“小農戶對接大市場、機械化水平提升、新型主體培育壯大”等瓶頸問題,縣政協多次組織專題協商,多件提案、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在《推進全域“鄉村運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提案推動下,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生產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集中育秧也邁入“工廠化”時代,大大節省了時間和成本;全縣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發展至60家,使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5%;培育種糧大戶251戶,農產品新型規模主體144個,為糧食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生產注入了強勁動能……

“保障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也是政協履職的重中之重。”江安縣政協主席羅世俊表示,縣政協將繼續發揮優勢,圍繞“穩面積、攻單產、多增產”目標,提出更多有價值、可操作的意見建議,為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持續貢獻江安政協的智慧和力量。

編輯:李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 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 五月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中文丝袜 | 亚洲激情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