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資訊
消費品安全再升級!新版風險管理國家標準為消費者保駕護航
人民政協網6月27日電(趙浩言 記者 高志民)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傳來好消息,全新修訂的《消費品安全風險管理 第1部分:導則》(GB/T 28803.1—2025)正式批準發布,并將于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一標準的更新,猶如給消費品市場裝上了更強大的“安全閥門”,將為廣大消費者的生活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在當今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與消費品領域深度融合,催生出了各種各樣新奇的產品。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個性化定制商品層出不窮,消費場景也從傳統的線下購物拓展到線上直播購物、智能家居體驗等多個領域。然而,新技術和新場景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消費品的安全風險變得更加復雜和多變。過去單一的風險模式已被打破,新型的安全隱患不斷涌現,在此背景下,新版國家標準應運而生。
新版標準緊緊圍繞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從三個關鍵方面強化了消費品安全風險管理要求。首先,新增“關注新產品”原則。如今,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技術以及新材料的應用日益廣泛,它們在給產品帶來創新的同時,也可能隱藏著未知的安全風險。新標準明確要求,企業要對這些新興技術、材料可能引發的安全風險進行動態識別與評估。例如,一款新推出的智能兒童玩具,可能因為內置的人工智能算法存在漏洞,導致兒童在使用過程中接觸到不良信息;又或是采用的新型材料,可能在特定環境下釋放有害物質。通過這一原則,企業能夠提前預判風險,將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其次,擴充“危害源類別”內容。新標準系統梳理了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傷害的各類危害源,為企業全面識別潛在安全隱患提供了詳細的參考。除了常見的物理傷害、化學危害外,還充分考慮到了新技術帶來的網絡安全風險、數據隱私泄露等問題。這就好比為企業配備了一把精準的“安全探測儀”,幫助企業更全面、細致地排查產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并根據隱患的嚴重程度制定分級防控措施,確保每一個可能威脅消費者安全的因素都能得到有效管控。
最后,強化“監督和改進”機制。新標準規范了風險管理記錄的核心要素,細化了評估與監測指標體系。這意味著企業在實施風險管理措施的過程中,需要更加嚴謹、規范地記錄每一個環節,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來評估措施的有效性。一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確保風險管理措施真正落地見效,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這一機制就像一個“安全守護閉環”,持續為消費品的安全性能升級保駕護航。
《消費品安全風險管理 第1部分:導則》(GB/T 28803.1—2025)確立了消費品風險管理的總體原則、基本框架與通用準則,為消費品生產經營企業等相關方開展風險管理活動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未來,隨著這一標準的正式實施,消費者在購買各類消費品時將更加放心,企業也將在規范的引導下,不斷提升產品的安全質量,推動整個消費品產業向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讓新技術、新產品真正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助力,而不是安全隱患的源頭。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