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議政>協商建言

以高質量發展引領經濟體制改革——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綜述之二

2025年06月27日 08:05  |  作者:本報記者 呂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主要任務是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正在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十分必要和緊迫。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如何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持續賦能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如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6月23日至25日,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京召開,與會常委和委員圍繞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專題深入協商交流,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獻計出力。

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常委和委員們一致認為,我國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盲目跟風一個產業,簡單套用一種模式,也不能大家都搞高精尖,擠到一個賽道。要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迭代升級,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持續形成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空間。

科技創新對生產力的質態和產業變革具有決定性影響。孔令智常委認為,應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迭代應用,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凝練實施一批引領未來發展方向的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系統構建科技體制改革支撐體系,優化國家實驗室體系框架,鼓勵支持耐心資本,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還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基礎薄弱、區域產業布局同質化、產業急需人才缺乏等問題。”司馬紅常委認為,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潛能,需要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加快構建有利于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準入條件、監管規則和標準體系。

未來產業正成為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在李世杰常委看來,未來產業具有孵化培育長周期、高風險與戰略性特征,需要更加多元化、可持續、高效協同的投入增長機制。“建議強化政府戰略引導,構建分段接力投入體系;創新市場資本參與模式,激發全周期投資活力;深化制度創新,釋放多元資本動能。”

“育新改舊”在常委和委員們發言和討論時被頻頻提起。大家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加強新領域新賽道的制度供給,也要重視用數字智能化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能簡單丟棄傳統產業,防止產業結構出現斷層。

“應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扎實推進鋼鐵、煉油、水泥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培育一批能效水效標桿。”

“要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出臺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支持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和跨區域整合,加大力度推動落后產能出清。”

“應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促進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

常委和委員們瞄準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問題各抒己見、集智聚力,力求找到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推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是堅實支撐,數字經濟是重要驅動力量。

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滲透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其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10%左右。

與會常委和委員們認為,大國必須堅守實體經濟的根基,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健全提升優勢產業領先地位體制機制。同時,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政策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也是重要且迫切的任務。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重要著力點。

楊杰常委提出,從國家層面加快布局“云智算”產業,助力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搶占先機。“引導信息基礎設施企業統籌優化計算資源建設,形成‘中心智算大集群、邊緣計算廣分布’的算力布局。打造‘云智算’創新聯合體,形成國產‘芯片﹢計算平臺﹢大模型’協同發展格局。”

孫偉委員建議,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夯實深度融合數智底座,筑牢深度融合產業根基,把握深度融合關鍵抓手,強化深度融合科技支撐,培育深度融合良好生態。”

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對此,常委和委員們認為,應引導企業積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業務和流程創新,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新模式,壯大新業態,實現更廣范圍資源優化配置、更深程度生產方式變革、更高水平價值創造。

加快完善平臺經濟、數據等重點領域基礎性制度,充分激發平臺、數據等資源要素活力,可為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提供堅實保障。

李龍熙常委表示,平臺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但仍存在平臺企業行業內卷嚴重、勞動者權益難以充分保障、監管難度大等問題。建議規范平臺競爭行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要把握新業態新產業發展規律,加強和創新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允許創新試錯,同時嚴格監控風險。”

“要加快建設適應數據要素特征、促進數據流通利用、發揮數據價值效用的數據基礎設施,推動數據匯聚、處理、流通、應用、交易等功能有序高效運轉,促進互聯互通,助力企業以數據驅動的創新為抓手,激發數據創新活力。”周漢民常委說。

常委和委員們在一次次觀點的碰撞中進一步增進共識:應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緊緊抓住數字技術變革機遇,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

在常委和委員們看來,我國產業體系整體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狀況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同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面臨重構,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唯有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努力提升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水平,才能保證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苗圩常委表示。

大家表示,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關鍵。圍繞如何用制度建設保障相應具體舉措更好落實落細,產生協同效果,常委和委員們群策群力。

優環境,健全強化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

聚焦“補短板”,統籌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著眼“鍛長板”,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重點領域。

拓空間,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

加強中西部投資軟硬環境建設,加強地方政府間溝通合作,引導關鍵環節產業鏈向中西部有序轉移,打造戰略腹地。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提升承接能力。

夯基礎,完善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和銜接體系——

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優化礦產資源管理政策,推動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

“總之,要聚焦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強化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等重點產業鏈發展,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解決好關乎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卡脖子’問題。”南存輝常委表示。

圍繞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常委和委員們深入交流、熱烈討論,暢所欲言——

“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硬道理,引領經濟體制改革,構建和完善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要通過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牽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不斷激發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以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成效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全國政協也應圍繞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精準細化調研議題,精細優化協商方案,研究提出解決之策、破解之道。”

……

大家堅信,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我國必將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全國政協也將一如既往,努力凝聚各族各界、各行各業促改革謀發展的智慧和力量,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獻策、獻計出力,作出積極貢獻。

編輯:李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高潮视频 | 正在播放酒店约少妇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福利 | 天天综合网久久网亚洲 |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