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讓“煙火氣”與“宜居度”兼容共生
——四川瀘州龍馬潭區政協協商助解小區油煙擾民困局
“現在終于能放心開窗通風了,晚上也能睡個安穩覺,日子過得舒心多了!”“投訴少了,回頭客多了,生意更紅火了!”走進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胡市鎮旭東苑小區,居民、商鋪經營者個個都滿臉笑意。曾經,小區業主和商鋪經營者沒少鬧矛盾。如今,這一困擾大家許久的難題,在區政協“有事來協商”平臺的助力下得到了圓滿解決。
作為胡市鎮典型的老舊居民區,旭東苑小區樓下的臨街餐館在帶來熱鬧“煙火氣”的同時,也讓居民們陷入了“油煙困局”——長期以來,餐館私搭亂建的排煙管道肆意排放油煙,樓道里終日彌漫著油煙味,晾曬的衣物、家具也被油煙侵蝕;到了深夜,排煙設備的轟鳴聲更是擾人清
一邊是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一邊是商戶的經營擔憂,雙方矛盾不斷升級,如何平衡二者利益,成為擺在基層治理面前的一道難題。
區政協在得知該情況后,立即組織政協委員展開入戶走訪,耐心傾聽居民訴求,認真記錄意見建議,同時,組織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實地勘察,從煙道的結構安全性到改造可行性,逐一深入分析,梳理出居民“油煙凈化、靜音改造”6項核心訴求,商戶“成本控制、技術指導”4類經營關切,以及職能部門“消防合規、環保達標”3條政策紅線,為后續協商提供了扎實的數據支撐。
隨后,區政協委員、居民代表、餐飲業主、職能部門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圍坐在一起,圍繞主題各抒己見。經過反復協商,最終達成了“三階段治理”共識:在拆除攻堅期,由社區監督、專業隊伍執行,對違規煙道進行限期拆除;改造優化期,根據小區建筑格局,邀請專業人員,重新規劃排煙管道;長效管護期,建立“商戶自治+季度巡檢”機制,確保治理成果長期穩固。
如今,走進旭東苑小區,曾經的“油煙亂象”已消失不見,油煙排放濃度、夜間噪音也控制在標準以內,居民們終于重新擁有了清新的空氣和安靜的生活環境。讓大家驚喜的是,良好的環境也為商戶帶來了更多的客流。
“這是一場多方聯動、共商共治的生動實踐。”區政協主席鄒毅深有感觸地說,從矛盾激化到和諧共處,從油煙困擾到安居樂業,“有事來協商”平臺不僅架起了政府與群眾、居民與商戶之間的連心橋,更探索出了一條老舊小區“煙火氣”與“宜居度”兼容共生的基層治理新路徑。(記者 韓冬 通訊員 蔣小燕 易蝶)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