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社會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時評 創客說 樂觀社會 畫里有話 滾動資訊

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織密救助網絡 共筑溫情防線

——我國民政救助工作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

2025年06月26日 10:19  |  作者:趙瑩瑩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6月19日,我國迎來第13個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今年以“織密救助網絡,筑牢安全底線”為主題,各地救助機構通過舉辦公眾開放日、救助政策宣講、救助服務展示等形式,讓社會各界近距離了解救助管理工作成效,共同營造關心關愛困難群體的良好社會氛圍。

民政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救助服務對象正逐步由傳統的流浪乞討人員向臨時遇困群體拓展延伸。

過去一年,各地民政部門積極開展“寒冬送溫暖”“夏日送清涼”等專項救助行動,全年累計救助各類臨時遇困人員70.9萬人次,其中站外救助16.7萬人次、站內救助54.2萬人次,并成功幫助4051名走失人員回歸家庭,切實織密了民生保障安全網。

開放日當天,北京市順義區救助管理站再次啟動“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為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遇困群眾準備了包含防暑藥品(藿香正氣水、風油精)、日用品(毛巾、扇子、雨傘)以及飲用水等物資的“清涼包”,滿足其夏日基本生活所需。

“接下來直至9月中旬,我們將強化街面巡視力度,重點排查河道周邊、橋梁涵洞、地下通道、街心公園等流浪和遇困人員可能露宿的區域,及時發現、勸導和救助,幫助他們安全度暑度汛。”順義區救助管理站站長雒星博表示,站內配齊備足車輛、食物及防汛物資,落實值班人員24小時在崗、救助熱線24小時暢通、求助人員24小時接待服務。

各地救助管理站也借開放日向廣大市民發出倡議:發現露宿街頭的困難群眾時,請伸出援手,協助報警或指引其到救助站獲得幫助。

記者從民政部門了解到,隨著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各地救助管理機構服務內容持續深化。除保障基本食宿需求外,已拓展形成“物質﹢服務”的綜合救助模式,通過專業社工團隊為受助對象提供心理健康輔導、法律咨詢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精準幫扶,并積極銜接社會救助、殘疾人補貼等民生保障政策,切實提升救助服務的專業性和實效性。

在服務內容持續豐富的同時,各地積極探索建立救助管理區域一體化模式,通過資源統籌和機制創新推進救助管理機構優化提質,為臨時遇困人員提供應急性、過渡性、便利性庇護服務。如浙江杭州“救助急先鋒”通過專業人員下沉充實基層力量,山東濟南“泉城避風港”依托前置網點實現救助服務前移。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走失事件頻發。民政部門和公安部門密切協作,通過人臉識別和DNA比對等技術提升尋親工作效率。同時,各地積極構建智慧救助體系,整合無人機巡航、AI智能識別、遠程醫療等數字化技術,打造更高效的走失人員搜救網絡。

“這些創新舉措在提升救助資源使用效率的同時,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價值的服務樣板,促使救助工作從簡單的生活保障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張貞德表示,今后將進一步深化科技在救助管理中的應用,通過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優化指揮調度、線索發現、街面巡查、身份識別等全流程服務,實現對特殊困難群體的主動發現、及時干預、精準幫扶,讓救助服務更有溫度、更顯成效。(本報記者 趙瑩瑩)

編輯:廖昕朔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不卡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夜夜 | 天堂网站一二三区在线看 | 亚洲中文字幕永码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