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會議新聞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綜述之一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藍圖,明確了“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這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當前,我國正處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6月23日至25日,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京召開,圍繞“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積極協商議政。
協商現場,與會常委和列席委員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扣7個專題以高質量履職建言為改革凝聚共識、匯聚合力。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常委和委員們一致認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注入強大動力、開辟廣闊前景。
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 充分釋放市場活力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配置資源的程度不斷加深,范圍不斷擴大,中國經濟逐漸迸發出蓬勃生機。
“實踐充分證明,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發展中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在常委和委員們看來,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以下簡稱“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首次將“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
龔建明常委對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實施的“速度”印象深刻,對法律出臺為民營企業帶來的鼓舞與激勵更是記憶猶新,“當前重點是‘執行’二字,強化相關配套制度、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等具體細化、硬性剛性要求,以推動法律落地見效,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謝茹常委留意到,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條明確提出立法目的,“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謝茹認為,優化環境重在“公平”,要強化與公平競爭相關法規制度剛性約束并定期評估,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和公平性,建立市場準入壁壘投訴和處理回應機制,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
小組討論中,常委和委員們帶著調研了解的實情而來,也帶著基層企業的心聲而來。列席會議的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汪一光從融合發展的角度提出,要促進資源、技術、人才等要素流通,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推動傳統的資源互補向現代產業模式躍升,把國企的長期優勢和民企的突圍優勢結合起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
全體會議大會發言為民企發展鼓呼的聲音同樣“嘹亮”——
“建議構建長效機制,推動民企‘輕裝上陣’參與國家技術攻關任務。”徐曉蘭常委表示,可以搭建攻關項目供需對接平臺,精準識別具備攻關潛力的民企,對“揭榜掛帥”中篩選出的優質企業設置“綠色通道”。
“完善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機制。”
“依法打擊知識產權壟斷或侵權行為,特別是加大對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鼓勵和保護創新。”
……
深化改革,才能釋放新的活力。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常委和委員們認為,隨著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構建,各項利企新政不斷落地見效,各種所有制經濟也將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把各地“小市場”連接成全國統一“大市場”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既有活力,又有秩序。
與會常委和委員們認為,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斷增強我國自身發展韌性,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應有之義。
全國統一大市場重在暢通——
“要發揮好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曹衛星常委表示,其中最重要的是擴充執法權限,強化責任追究,一體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通過有力監管破除統一市場建設的“梗阻”。
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加強聯動——
長期在電力領域工作的陳星鶯常委在多次調研中發現,目前煤炭、油氣、電力等各類能源市場獨立建設,價格形成傳導機制不暢,市場之間缺乏有效聯動。
如何建立能源電力統一大市場?陳星鶯的建議是,將原材料市場納入能源大市場范疇,加強能源市場與生態環境市場的銜接機制,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引導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有序競爭——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運行機制,內卷式競爭不僅會導致行業利潤不斷降低,還會阻礙效率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黃武常委指出內卷式競爭的危害引發與會人士強烈共鳴。
黃武建議,從政府層面要破除市場準入障礙,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實現要素資源市場統一、商品服務市場統一、市場進入規則統一,避免企業盲目跟風沖動投資。“從企業層面要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下功夫。共同抵制非理性價格戰。”
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完善要素市場——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全國統一大市場離不開全國一體化的技術和數據市場。
產權是流通和交易的基礎,數據要素也不例外。“調研發現私權數據尤其是深加工數據的保護還不到位,要加快完善數據產權要素市場,一方面夯實產權基礎,加大數據產權歸屬的認定,另一方面要鼓勵提高數據供給質量,發揮好全國性、區域性和行業性多層次數據交易體系的作用。”何志敏常委表示。
暢循環、除壁壘、通梗阻、護公平……常委和委員們在深入協商中進一步增進了共識,要堅持“破立并舉”,推動構建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激發經濟活力、激發消費潛力注入新動能,也為各類經營主體搭建起更廣闊舞臺。
加快培育內需市場 促進國內大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而超大規模經濟體可以也必須內部可循環”。
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充分發揮大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可以釋放巨大而持久的經濟發展動能。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目標之一,也是與會常委和委員們關注的重點。
“建議通過系統性的‘人’的投資,將民生改善與經濟增長有機統一,構建內需驅動型發展新范式。”張連起常委在大會發言中提出,“投資于人”就是要強化就業增收支撐,夯實內需消費基礎,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等培育消費新的增長點,聚焦民生實施精準投資,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
從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到城市污水管網改造、沿江高鐵等重大項目開工;從汽車、家電等消費品銷售快速增長,到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升級提速……過去一年,我國大力實施“兩重”和“兩新”政策,成為有效激發內需潛力、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
重慶市政協主席程麗華在走訪中感受到了企業對“兩重”“兩新”政策的積極肯定,也注意到部分企業存在著一定的項目申報上的障礙,“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規范項目申報驗收手續和程序,對補助金額不大的項目允許地方政府按照國家標準自行組織申報驗收,減輕政策性資金使用成本,提高資金直達效率。”
加快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是有效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深入調研,致公黨中央建議,在消費領域,讓老百姓“敢消費”“愿消費”,通過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在投資領域,則要增強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鼓勵民間投資,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增強國內大循環韌性和可靠性的潛力與后勁所在。”在祝春秀常委看來,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點在縣域、難點在鄉村,要以做強兩端牽引改革,賦予縣域更充分的政策自主權和資源整合權,構建起縣域內更加緊密、更加暢通的縣鄉村體系,為經濟集約集聚發展騰出空間。
“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對可以依靠市場充分競爭提升供給質量的服務消費領域放寬準入限制。”
“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多元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建立政府投資支持基礎性、公益性、長遠性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完善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和促進投資落地機制。”
……
三次全體會議,七個專題小組兩次分組討論,與會常委和委員們提交近160篇大會發言……每一次暢所欲言、每一句真知灼見,無不體現出人民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偉大創舉。常委和委員們相信,把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經濟大船將繼續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本報記者 包松婭)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