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上海各圖藏報調查錄》
——新聞史泰斗方漢奇集報生涯的初步成果
1950年,大學畢業進入上海新聞圖書館工作的方漢奇,時年24歲,風華正茂。他利用業余時間,騎著自行車,遍訪上海大小圖書館,以一己之力搜集、整理出了《上海各圖藏報調查錄》附新聞學圖書目錄,于1951年1月,由上海新聞圖書館出資編印成冊。這是方漢奇集報生涯的初步成果,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新聞史學資料集,也是集報愛好者必讀的工具書。
1950年5至12月,方漢奇已調查過的上海圖書館有:策勵、青年會、復光課余、聯市、大家、新時代、舉立成、中華職業學校、震旦大學、法電工籌會、新光、市立群眾文化館附設圖書館,鴻英、交通大學、合眾、明復、互助、中國技協、立信、上海工專、中華工商專、英電工籌會、海光、南姚、兒童、女青年會、叔蘋公獎學金、海關、中國紡織學院、菊花、中九、綠營、樹英、上商、工商聯、少年、中華業余、市立、戰時、韋福寶實驗、李德慕、育才、儲能、上電、曙光、佛學等圖書館,以及“中央研究院”、中華書局、復旦大學新聞研究館、圣約翰大學新聞系資料室、徐家匯天主堂藏書樓等圖書機構,而且每座圖書館在哪條路上、門牌號是多少均有記錄。
對上海各新聞圖書館登記的內容,包括報紙名稱、存報年月、存報日期、備注諸項。《申報》為1872年3月23日創刊號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號,全套。《新聞報》略有殘缺。中華書局圖書館藏有上海時報館紀念冊,商務印書館出的戈公振著《中國報學史》,聯合書局版《怎樣作一個新聞記者》(天廬)。天主堂藏書樓藏有《知新報》,1897年1月21日至1898年12月,自創刊號起共28冊。復旦大學藏有《采訪十五年》趙敏恒著,天地出版社,1944年版。
從書中,可以看到《大眾報(綏德)》《太行新華日報》《太岳日報》《太行郵報》《平原日報》《邯鄲日報》《保定日報》等;趙君豪著作《中國近代之報業》,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怎樣編寫通俗報刊》,柯藍著,新華書店1949年版;還有日文、英文版新聞學書籍等。另外在書尾,還有油印的漏排版的報紙補遺,《東北日報》《旅大人民日報》《莊稼人》《火車頭》等近30種。
前不久,當方漢奇教授看到筆者帶去的《上海各圖藏報調查錄》封面圖片時,顯得很是激動。他說:“這是75年前的事情了。書名題字是嚴獨鶴先生給題寫的。那時,他是上海新聞圖書館副館長,是我的領導。對當時這位60多歲的新聞界名人,大家都叫他獨老。他對我搞這本《上海各圖藏報調查錄》很支持,同意我占用部分工作時間去跑各個圖書館,當然我也利用了更多的業余時間。整理好的調查材料印成書,是圖書館出的錢,獨老批準的。”
說起嚴獨鶴,他是清咸豐年間翰林嚴辰的侄孫。早年原配夫人盧氏產后得病不治,悲痛之余,自認孤如獨鶴,即以獨鶴為筆名。筆名流布四海后,原名竟少有人知。他是現代新聞史上有影響的編輯之一,自1914年起,在上海主持《新聞報》副刊筆政長達30多年,編有《快活林》《新園林》,每天撰寫一篇“談話”,積萬余篇,多為針砭時弊之文,得到讀者的贊賞。
抗戰時期,汪偽政府欲借重他在新聞界的聲望,多次拉攏,均遭拒絕。他的著作有長篇小說《人海夢》《嚴獨鶴小說集》及幾個電影劇本。上海剛一解放,他就參與籌建上海新聞圖書館并主持工作。歷任上海市報界聯合圖書館副館長、上海圖書館副館長、《解放日報》顧問等。20世紀90年代初,他的家鄉烏鎮建立了嚴獨鶴圖書館。(彭援軍)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