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會議新聞
用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們新時代發展的硬道理,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相互融合、彼此支撐、相互成就,沒有綠色低碳就談不上發展的高質量。”24日上午,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第二專題小組討論中,黃潤秋常委的一席話,引發了政協常委和委員們關于新質生產力綠色本質的大討論。
“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作為綠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為促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相得益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應推行綠色規劃、綠色投資、綠色生產、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要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在常委和委員們看來,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樣,都需要相關體制機制的支持和保障。
黃潤秋提出,持續深入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管控單元劃分科學性和準入清單的針對性、精準性,推進分區管控與環評排污許可制度的協同聯動,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雙向銜接。同時,推動構建現代化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全面實行排污許可。
葛建團常委認為,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生態文明領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踐行“兩山”理念的關鍵路徑。“應完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健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創新生態產品金融服務模式,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扎西達娃常委結合西藏實踐,圍繞光伏產業發展議政建言。“要深刻認識國家關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正確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破與立的關系。全面提升西藏電網網架能力,科學統籌電力外送通道規劃建設,做好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和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建設大文章。”
蔣旭光常委關注的是水網建設問題。他建議進一步健全建設協調機制,加快包括西南水網在內的國家水網重大水利基礎設施決策進程,建立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實施協調推進機制。“應堅持深化改革,政府市場兩手發力,拓寬水網建設多元化投融資渠道,積極引導各類市場化投資主體依法合規參與,推進傳統水利基礎設施改造升級。”
常委和委員們表示,新征程上,應以高水平保護筑牢綠色低碳發展基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推動形成更有活力、更有韌性、更加均衡、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嶄新局面。(本報記者 呂巍)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