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作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穩增長、促創新、保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泰保險經紀”)董事長沈開濤對《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進程始終保持高度關注。他認為,該法的制定將從根本上優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為民營企業“正名、賦能、減負”,對激發市場活力具有里程碑意義。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管理需求與保障供給之間存在明顯缺口。作為首批經原中國保監會批準設立并率先開業的全國性、綜合性的專業保險經紀機構之一,江泰保險經紀深刻見證了眾多民營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痛點。“許多民營企業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在經營發展中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沈開濤指出。
《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明確民營經濟平等地位、強化產權保護等規定,將顯著提升民營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沈開濤認為,該法實施后將大幅增強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一方面,立法保障帶來的政策穩定性將降低企業的經營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更多民營企業將意識到通過保險經紀機構科學轉移風險的重要性。
法律對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支持,與江泰保險經紀的發展戰略不謀而合。沈開濤介紹,江泰保險經紀正在積極推進“保險經紀+科技”戰略,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服務民營企業的效率和精準度。他舉例說,江泰保險經紀開發的智能風控平臺已經為超過5000家民營企業提供實時風險評估服務。
“這正是保險經紀機構的價值所在。”沈開濤表示,江泰保險經紀憑借其專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已為眾多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以“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企業為例,江泰保險經紀創新開發的“出境無憂”綜合保險方案,已幫助上千家“走出去”的民營企業有效規避政治風險、信用風險等跨境經營風險。他還透露,江泰保險經紀正在研發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定制化保險方案,以助力民營企業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沈開濤認為,“三資”(資金、資產、資源)是民營企業家非常關注的內容,當前制約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瓶頸集中體現在要素保障與權益維護兩大維度。在要素配置層面,民營企業普遍面臨融資成本高企、信貸可得性不足等結構性矛盾,市場準入、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的隱性壁壘仍未完全破除,亟需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公平競爭制度體系。
對此,沈開濤建議以《民營經濟促進法》實施為契機,從三個方面強化法治保障。一是健全普惠金融政策評估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建立差異化考核體系,將民營企業貸款增速、覆蓋面等指標納入監管考核,切實降低綜合融資成本;二是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在要素獲取、標準制定、項目申報等方面賦予民營企業平等經營主體地位;三是健全產權司法保護機制,推動檢察機關設立專門化辦案團隊,建立涉企申訴“綠色通道”,對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立案、查扣凍等行為實施全程監督。(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