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聚焦

心理健康教育:先找特色 再謀對策

——六所學校開展以“五育”促心育系列實踐掠影

2025年06月24日 09:34  |  作者:朱英杰  |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6月仲夏,正是耕耘者收獲的時節。隨著中高考相繼啟幕,莘莘學子迎來成長路上的重要檢閱。考試不僅是知識的較量,更是青少年全面發展成效的生動映照。本期教育版聚焦“成長”這一永恒命題,特邀學者與讀者共同關注學生分數之外的素養養成。

——編者

北京育才學校2(7534278)-20250624092346

在北京市育才學校,教師馬志強正在“以‘五育’促心育”育人理念指導下,開展思政課教學。 本報記者 朱英杰 攝

“從現階段的各方統計數據來看,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確實較為突出,需要高度關注。”該如何推動問題解決?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丹華,在日前于北京市育才學校舉行的“五育并舉”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課題結題交流會上的發言中表示,系列政策已經指明了方向。

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指出,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2025年5月,北京市發布“中小學生身心健康二十條”聚焦五育融合,強調同步提升學生強健體魄和積極心理品質。

“人的成長是完整的,教育結構也是完整的。因此,各教育組成部分在作用于人的過程中不應是割裂開的,而是要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促進青少年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完整發展’。”林丹華進一步強調構建以“五育”促心育育人體系的深層原因與價值。

林丹華表示,在國家和各地相關政策的有序推進下,如今以“五育”促心理健康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但要如何將好的政策落地,真正作用到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過程中?這成為了她當前最想關注并解決的命題。

瞄準特色

差異化推進

“整體來看,對以‘五育’促進心理健康這一話題,我們過去理論探討得相對更多,但一線創新舉措的探索還比較少。”林丹華深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追求“千校一面”的標準答案。“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需要依據各個學校的特點、優勢和自身已有的育人經驗,去探索更具體的實踐舉措。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和可操作。”

抱著這樣的想法,林丹華和她的團隊扎進校園,帶著一線教師們開始了一場“因校制宜”的、在“五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探索。

北京四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杰出的中國人,其生源質量突出,且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設了心理學課程,有著悠久的心理教育歷史。據北京四中學生發展中心主任高杰介紹,基于學生和學校的優勢特點及當下學生普遍高度重視學業成績,且后疫情時代同伴間競爭多、主動持續合作少的現實問題,學校最終確定了“自主發展行動研究”的研究主題。

過去,依托于德育教育的內容,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開展了系列“月話題”主題活動。“‘月話題’具體是在每個月確定研討話題,引領學生基于實踐情境參與思考討論。借助此次研究,我們就想將‘月話題’作為一個平臺載體繼續深入推進。嘗試通過‘五育并舉’促心理健康的方式,打破家、校、社協同的壁壘,以共同構建一個育愛的實踐體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慈建芳表示。

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工程班學生表現優異,但同時也存在自我要求高、競爭壓力大、害怕失敗等心理特點。基于此,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以工程班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確定了“五育并舉”促進工程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的實踐研究主題。“智育上,依托思維拓展課、實驗課及STEM課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韌性與成長型思維;德育上,通過‘榜樣引領—挫折應對—勇氣培育—科學精神’為主線的德育班會課,塑造價值感、培育目的感和意義感;體育上,借助常規課程、對抗賽、野外拓展訓練等體育活動形式促進積極情緒、培養堅韌和抗逆力、增強社會聯結等。”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葛玉紅副校長如是介紹。

北京匯文中學作為一所始建于1871年的百年老校,在深厚校園文化的滋養下,有著英雄班、賀龍班等特色班級。在見證這些優秀學子成長的同時,學校也敏銳地意識到不同班級學生心理狀態的差異,以及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迫切需求。據北京匯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長岳麗介紹,在課題推進過程中,學校融合紅色精神與體育精神的育人資源,將德育與體育有機結合、精準融入課間活動,培養學生自我價值感、意志力和自信心等品質。打造了“每天一節心育微課”,即在15分鐘課間,打造集紅色教育﹢個體的社會化發展﹢運動目標﹢家校協同為一體的“小而美”的教育實踐。

大連弘文中學是一所外來務工子女較多的初級中學。據學校教師劉迪介紹,在升學壓力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中,學生比較常見的是社會適應力不足的情況,并且會出現攻擊行為、網絡成癮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大連弘文中學確定了“破解流動初中生社會適應難題,構建適配其成長需求的教育模式”的研究方向。

經過一年的實踐檢驗,各維度評價指標顯示出,常態化“五育”促心育的創新舉措,有效提升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教師的專業能力水平。“這種基于差異特性開展針對性育人實踐的舉措成效顯著。”各學校師生和家長們紛紛感慨。

科學分解

針對性實踐

“在開展相應工作時,我們首先做的就是,厘清‘五育并舉’、社會情感能力發展與心理健康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并以此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以‘五育’促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框架。”據北京市育才學校副校長壽延介紹,借助此次課題研究,北京市育才學校確定了“提升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具體實踐目標。

為落實這一目標,課題組帶領學校將“社會與情感能力”分解為6個維度及19個關鍵要素。同時,學校采取“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實施策略。在校內,8位專職心理教師牽頭整合資源,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五育”融合;在校外,積極引入專業力量,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網絡。針對北京市育才學校15年一貫制的辦學特點,學校還設計了梯度化的社會情感能力培養方案。

而在具體實施層面,北京市育才學校將“提升學生社會情感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目標,分解為了培養獨立精神、自主意識、共情態度和參與能力4個維度,并構建了心理教師主導的專項課程、學科教師參與的滲透課程,以及家校聯動的實踐課程3大課程支撐體系。

壽延感慨,目標的科學拆解及相應實踐體系的科學架構,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這一育人方向變得更加清晰可觸。

“以‘五育’促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發揮全校各學科教師的綜合力量。這樣才能將細化的育人策略推進下去。”林丹華表示,保證學生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協同互助的理念和行動都至關重要。“在校內,學校主要管理者的理念和支持是根本。”林丹華強調。(記者 朱英杰)

編輯:位林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日本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品 |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