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第十二屆電力規劃發展論壇在京召開
人民政協網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徐艷紅)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之年。為凝聚行業智慧,共促行業發展,6月17~18日,由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電促會)、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電聯電力發展研究院等13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以“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共促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二屆電力規劃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第十二屆電力規劃發展論壇會場
論壇上,10多位與會行業嘉賓圍繞電力“十五五”規劃展望、電力供需、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電力央企“十五五”規劃、新一代煤電、光伏、核電、儲能、氫能、虛擬電廠、電算協同、電力數智化等主題發表演講。
電促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馮凱表示,面對“十五五”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期,能源電力安全、綠色、高效發展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又承擔著責無旁貸的重要責任。本次論壇對做好“十五五”規劃、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意大利博洛尼亞科學院外籍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繼忠做題為《新型電力系統源荷雙側關鍵技術》的主旨報告。他表示,從新能源的供給側出發,開展能量預測工作,有利于應對新能源出力的隨機性、波動性對電網調度的挑戰,促進新能源的高效消納。通過對虛擬電廠、微電網、交通電氣化三個典型領域需求側能效管理論證,新型電力系統和綜合智慧能源系統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社會能源供與用的靈活性與安全性。
中電聯規劃發展部主任兼中電聯電力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琳認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面臨電力需求持續保持剛性增長、電力安全供應保障難度加大、新能源利用率呈現下降態勢、綠色轉型推高電力供應成本、科技創新驅動效能仍需增強深化、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任重道遠、電力碳減排事關碳達峰全局等諸多挑戰。到2035年,新型電力系統基本建成,屆時電力安全保障能力將大幅提升,電力綠色低碳生產和消費方式全面形成,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8%,電氣化發展水平穩居國際前列。
在央企主題報告環節,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克表示,“十五五”電力規劃面臨消費側電力需求不確定、供給側保供能力不確定、重大技術路線不確定、剛性保供難等復雜局面。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源網荷儲、技術、市場、政策協同發力。
來自南方電網、華能集團、中國大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集團等單位的專家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十五五”的規劃與展望。
在《新一代煤電政策與技術》專題報告中,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發電工程咨詢院院長胡文平認為,新形勢對煤電發展提出更高更全面的新要求,能源供應安全需要煤電發揮基礎性、保障性作用,新型電力系統需要煤電發揮支撐性、調節性作用,“雙碳”目標需要煤電發揮關鍵性、前瞻性作用。未來需要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管理部門進一步轉變思維,共同推進新一代煤電發展。
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圓桌對話由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并網與電氣技術部主任申旭輝主持,華能集團華北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吳瓊等5位嘉賓圍繞新能源上網電價全面市場化、綠電直連、新能源承擔系統調節責任、新能源數智化等熱點話題展開互動對話。
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圓桌對話
配電網高質量發展圓桌對話由南方電網能源研究院配電網規劃研究部副主任姚鵬主持,中電聯電力發展研究院徐亮等5位嘉賓圍繞新型電力系統下“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柔性靈活、智慧融合”新型配電系統建設主題展開互動對話。
此次論壇共有各大電力央企及相關單位的400多名代表參加。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