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會議新聞

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彰顯經濟韌性與活力

2025年06月24日 08:22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是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而實體經濟的核心是制造業。如何通過數字技術賦能,進一步增強我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2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第二專題組討論的熱點話題。

“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具備突出的競爭優勢,但在先進制造技術水平以及創新能力方面仍有短板。”

“從國際經驗教訓來看,產業‘空心化’會削弱經濟的競爭力。所謂‘空心化’并不是指制造業消失,而是產業鏈條出現‘上游被卡、下游被擠、中游缺血’的斷裂。面對危機,轉型升級尤為迫切和必要。”

“不能再做‘別人產品的生產者’,而要轉變為‘技術擁有者﹢品牌輸出者’。不應再執著于‘產值增長’,而應聚焦‘產業質變’。”

小組討論剛一開始,就有多位政協常委和委員圍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協商建言。

在錢鋒常委看來,打造人工智能深度賦能的智慧“工業大腦”,是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的重要路徑。“當前我國‘工業大腦’建設面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有待破解、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亟待加快、制造業智慧鏈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亟須加強、機制創新和人才培養有待強化等挑戰。”

錢鋒建議,夯實“工業大腦”高質量科技供給,構建人工智能賦能的智慧“工業大腦”,加快智慧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加強政策機制保障,以“工業大腦”支撐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阮詩瑋常委提出,加快“﹢AI”轉型升級步伐,是推動傳統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現新質發展、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由之路。針對當前我國傳統制造中小微企業“﹢AI”轉型面臨的應用基礎薄弱、管理模式傳統、行業級解決方案供給不足等問題,應盡快構建分層分級的“﹢AI”轉型支持體系,建立可持續的“﹢AI”轉型推進機制,開發適配行業特性的技術應用范式,培育數字化轉型生態共同體。

張連起常委表示,數字經濟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應健全從技術攻關到產業培育的全鏈條支持機制,著力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的關鍵核心技術基礎薄弱、產業急需人才缺乏等瓶頸問題。同時,建立數字化轉型賦能傳統產業的有效機制、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鏈式融合’推進機制等,推動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常委和委員們表示,應以數字化轉型增強制造業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彰顯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以我國經濟自身的穩定性確定性更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成效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本報記者 呂巍)

編輯:薛海春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一本中文一区在线 | 亚洲综合色在线精品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