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聚焦
共探美化之道 共筑和美鄉村
——第八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綜述
第八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現場 本報記者 王惠兵 攝
6月的廈門,海風輕拂,陽光溫柔地灑在這座充滿活力的海濱城市,空氣中彌漫著鳳凰花淡淡的香氣,為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第八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的召開營造出溫馨而熱烈的氛圍。
6月15日,由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和福建省政協主辦的第八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在廈門如期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400多名基層代表和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美化鄉村人居環境”這一主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共繪兩岸鄉村發展新藍圖。
??? 立足“兩山”理念,匯聚兩岸同胞智慧力量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時首次提出這一理念,深刻闡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為實現發展與保護的協同共生開辟了新路徑。這一理念將綠水青山視為珍貴財富,認識到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巨大經濟價值,能夠持續創造綜合效益,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自提出后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共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該理念在理論內涵和實踐應用層面持續拓展。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之一,得到更為深入的闡發。如今,這一理念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深刻影響著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指引各地在發展中兼顧生態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今年兩岸基層治理論壇正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以“美化鄉村人居環境”為主題,旨在匯聚兩岸同胞智慧力量,共商共建美好家園,攜手助力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全面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接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實踐中,許多鄉村堅持保護、傳承、利用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鄉土文化,依托綠水青山、民俗風情等資源稟賦,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文旅、休閑康養等新業態,呈現出人氣旺、消費火、熱力足的良好態勢,繪就出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幸福畫卷。特別是不少臺灣同胞弘揚家國情懷,在參與鄉建鄉創等生動實踐、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進程中,貢獻了才智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蘇輝指出,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在鄉村發展歷程上銘刻共同記憶,在鄉村美好生活上心懷共同追求,在鄉村建設愿景上擁有共同向往。兩岸同胞要齊心協力、攜手并進,共享鄉村生態治理的寶貴經驗,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精神,拓展實現鄉村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質量發展的有益路徑,努力打造安居樂業家園,讓萬千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同心譜寫兩岸同胞推動和美鄉村建設的新篇章。
福建省政協主席滕佳材在致辭中表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歷史潮流和兩岸同胞共同選擇。他期盼兩岸鄉親以本次論壇為契機,攜手探索美化鄉村之道,共筑和美鄉村。持續推動生態保護經驗互鑒,共同繪就美麗人居生態環境;深化產業協作,以產業發展帶動鄉村變化;推進鄉村文脈共續,傳承保護鄉土文化,留住鄉愁,以和美鄉村助推兩岸融合發展。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劉賜貴指出,要進一步發揮兩岸基層治理論壇在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作出新的積極貢獻。
??? 分享經驗,凝聚互鑒合作共識
論壇期間,來自兩岸的基層代表們圍繞“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與生態價值轉化”“鄉村文化傳承與鄉風文明建設”等議題展開研討交流,分享在鄉村規劃、環境整治、產業培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黨委書記黃麟惠分享了古零鎮依托山區生態資源、發揮文化特色優勢的做法:以體育為“筆”,以“賽”為媒,堅持“靠山吃山”,抓住“攀巖入奧”戰略機遇,讓“巖壁上的賽事”轉化為“百姓口袋里的收入”;以文旅為“墨”,描繪“文化﹢旅游﹢民族團結”“詩和遠方”;以生態為“紙”,在石縫中堅守“兩山”理念,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呈祥鄉東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志陽介紹了東溪村如何依托良好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實現從貧困山村到美麗鄉村的蛻變。“我們通過整治鄉村環境,打造特色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村民的收入也大幅提高。希望能與臺灣同胞分享經驗,共同探索鄉村發展新路徑。”李志陽說。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單龍寺鎮黨委書記方飛分享了掃帚河村的發展經驗,該村立足資源稟賦,做活山水文章,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成為安徽省第二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
臺灣嘉賓也帶來了臺灣在鄉村環境整治、社區營造等方面的經驗,利用有限資源打造精致的鄉村景觀,以及發動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有效做法。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在發言中感慨地說:“鎮的交流非常重要,兩岸鄉村有交流才有感情,多交流能改變對大陸的觀感。希望民間能組團,以姐妹城市、姐妹鄉的形式加強兩岸鄉村交流,共享美好生活。”他的話語質樸而真摯,道出了兩岸基層交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談及大陸鄉村振興成果時贊嘆不已:“大陸各地在鄉村振興方面成效顯著,農村風貌煥然一新,農業生產盈利后,農民將家鄉建設得與城市一樣美麗,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還提到自己老家山東棗莊的親戚都住上了樓房,變得更加宜居暖心,這是大陸鄉村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臺灣中華海峽兩岸新經濟交流協會理事長許乃維分享了臺灣推動鄉村再生計劃的經驗,包括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傳承農村文化等。他認為,兩岸在鄉村建設方面有很多可以相互學習借鑒之處,通過交流合作能共同提升鄉村發展水平。
??? 綿綿用力,探索兩岸基層治理這篇大文章
作為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品牌活動,兩岸基層治理論壇以兩岸基層民意代表和基層治理交流為特色,是人民政協為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搭建的機制化平臺。自2018年起,論壇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八屆,先后圍繞民生福祉、鄉村振興、公共衛生、民俗文化、文旅經濟、鄉村工匠、智慧鄉村、和美鄉村等主題,溝通情況、交流看法、分享經驗、匯聚共識,參與其中的兩岸基層人士和專家學者等已達1500人次,在海峽兩岸引起廣泛關注、產生良好反響。通過論壇,兩岸基層民眾以面對面方式開展溝通交流,增進了理解與認知,加深了認同與情誼,拉近了彼此心靈距離。特別是組織臺灣嘉賓在福建省內參訪,讓其親身體驗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偉力和兩岸融合發展的光明前景,有效增進了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認同,進一步夯實了推進統一的社會民意基礎。
“小切口關注大主題。”在談到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的特點時,臺灣代表李夢舟說,縱觀這八屆論壇,每一屆都緊扣時代主題,討論的內容聚焦兩岸基層發展的關鍵議題,達到了做好兩岸基層治理這篇大文章的目的。
“說到兩岸基層治理論壇,不得不提到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和福建省政協搭建的這個平臺。”一位來自島內的臺灣嘉賓說,作為多次參加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的老朋友,他眼中的人民政協,就像一座堅實的橋梁,一頭連著大陸的誠意,一頭連著臺灣同胞的期待,“政協推動的基層治理論壇,讓兩岸鄉村代表、社區工作者、普通民眾坐下來,面對面聊聊怎么把家園建設得更美,怎么讓鄉親們生活得更好。這種務實、平等的交流方式,讓臺灣同胞感受到大陸對我們的尊重,也讓我們看到了兩岸融合發展的真誠與溫度。”(本報記者 高楊)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