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論>主席論壇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政協實踐

2025年06月23日 11:03  |  作者:滕佳材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群眾在政協的位置有多高,政協在人民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必須始終牢記政協前面有“人民”二字,把關注民情、反映民意、助力民生作為政協工作的重要方向,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政協工作的重要標準,切實把群眾關切轉化為政協履職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出深刻闡述,為我們在新時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團結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是政協履職的必然要求。對政協而言,走好群眾路線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性質定位的體現,既是當前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深化作風建設的“必修課”,更是有效發揮制度優勢、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全面理解人民政協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做好黨的一切工作,必須走群眾路線”,強調“人民政協要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作為重要著力點”。這些重要論述對我們在政協工作中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新時代人民政協必須強化“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使命擔當。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是人民政協不可或缺政治品格的內在要求。人民政協在事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始終把人民的期盼、人民的需求作為參與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努力方向,其光輝歷程蘊含了天然的人民性,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政協只有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牢記人民群眾是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自覺將“人民”二字鐫刻在心、落實于行,才能通過有效的制度運行和履職實踐擔負好應有的政治責任,為鞏固好黨的執政基礎和長期執政地位貢獻力量。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是人民政協履職盡責的必然要求。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還是凝聚共識工作,本質上都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協的具體實踐,蘊藏著多樣化的群眾工作方法。人民政協只有牢固樹立履職為民的理念,始終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廣泛傾聽民意、匯聚民智,才能充分反映不同界別、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愿望和要求,使政協工作更好體現民情、反映民意;只有將心系群眾、情牽百姓貫穿履職盡責全過程各方面,不斷從人民群眾的豐富實踐和偉大創造中汲取履職養分,才能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思想政治“引領者”、界別群眾“貼心人”,更加有效地激發社會治理的活力,助推黨的惠民利民決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是人民政協做好“四個凝聚”工作的時代要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也是一項充滿風險挑戰、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宏偉事業,必須堅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緊緊依靠全體人民和衷共濟、共襄大業。”人民政協是統戰組織,做的就是團結各界、爭取人心的工作。檢驗這項工作做得怎么樣,關鍵在于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實效。人民政協只有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爭取人心、凝聚力量作為重要目標,把協調關系、化解矛盾作為重要任務,多做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把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推動形成中華兒女大團結的磅礴力量。

深刻把握人民政協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組織,“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有利于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更好保障最廣大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人民政協在群眾工作方面的獨特優勢和作用,也為我們走好群眾路線指明了實踐路徑。新時代人民政協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在政治立場、履職理念和作風建設等方面始終與黨的方針同頻共振、與人民群眾同向而行,通過不斷深化參與社會治理的實踐探索,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要始終秉持“政協前面有人民”的政治立場。人民政協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群眾在政協的位置有多高,政協在人民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必須始終牢記政協前面有“人民”二字,把關注民情、反映民意、助力民生作為政協工作的重要方向,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政協工作的重要標準,切實把群眾關切轉化為政協履職方向。十三屆福建省政協始終秉持這一理念,立足性質定位,在省委領導下,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努力找準著力重點,創新打造“為閩協商為民服務”特色品牌,構建省市縣政協多級聯動、融合賦能的工作矩陣,今年又組織開展“建言‘十五五’規劃委員話良策”“優化營商環境委員在行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委員進百村”三項活動,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界別的履職實踐,筑好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要始終秉持“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履職理念。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既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也是人民政協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要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作為重要著力點,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愿望,抓住民生領域實際問題做好工作,協助黨和政府增進人民福祉。”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必須牢固樹立為民宗旨,不斷強化“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意識,把群眾所思所憂所盼作為參政議政的重要內容,發揮職能作用,認真開展調研協商,提出真知灼見,推動協商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福建省政協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近年來先后進行了“點題協商”“全周期專項民主監督”等實踐探索,制定了全國首個“政協委員河長”民主監督省級地方標準,開展了“圓鄉村兒童鋼琴夢”等一系列履職為民活動,把“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履職要求落到實處。

要始終秉持“政協大門向人民”的工作作風。作風建設的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人民政協由界別構成,其生命力在于保持廣大委員與各界群眾的密切聯系,通過有效工作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的要求落實下去、把海內外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必須充分發揮政協聯系廣泛、渠道暢通的優勢,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心與界別群眾交朋友,推動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走深走實,以優良作風把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在實踐中,我們既要注重“走出去”,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廣泛聽取各界群眾的意見建議,從思想上尊重群眾的意愿和首創精神;還要做到“請進來”,讓各界群眾走進政協,引導他們通過政協平臺理性、合法、有序地表達利益訴求。通過多做春風化雨、溫潤心靈之事,多盡雪中送炭、扶貧濟困之力,努力實現人民政協與人民群眾的良性互動。此外,對福建省政協來說,做好臺港澳僑凝心聚力工作,既有區位政策之利,又是重大使命所系。近年來,我們在省委領導下,務實開展“兩岸基層治理論壇”“港澳臺大學生走朱子之路研習營”“讓政協走進臺胞、讓臺胞走進政協”等活動,通過界別委員做好相關界別的群眾工作,努力引導臺港澳僑鄉親在增進根祖脈的認同中厚植家國情懷,拉緊情感融合、心靈契合的紐帶。

積極構建人民政協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強調“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協商民主與群眾路線工作性質的內在一致性。人民政協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要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要求,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通過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的實踐探索,建立健全協商民主助力政協踐行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在不斷提升群眾工作水平的過程中,切實推動人民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

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機制,持續拓寬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渠道。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植根于中華民族豐沃的文化土壤,是近現代以來中國政治實踐中總結出的重要經驗,也是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新的歷史條件下,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和廣泛凝聚共識機制,體現了實質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統一、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的統一、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統一,有助于將分散的民意上升為系統的決策參考,實現“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彰顯社會主義民主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挖掘協商的深度,探索實行界別群眾出題、委員薦題、調研選題、線上征題等與黨政點題相結合的協商議題生成機制,充分反映各界關注,讓群眾需求真正成為公共需求的議題清單;要持續拓展協商的廣度,健全意見充分表達機制,發揮委員聯系面廣和信息渠道暢通的優勢,把更多界別群眾的意見建議和已經實踐證明了的有效做法通過政協平臺總結好、提煉好、反映好,匯聚起“眾人拾柴”的治理合力;要注重提升協商的效度,通過進一步規范基層委員聯系點運作和各類協商互動的探索實踐、建立委員就近就便參加協商活動等機制、持續優化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的范圍和規程,擴大各界群眾的有序政治參與,切實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加強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不斷夯實政協群眾工作的基礎。早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與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機制前后呼應、層層遞進、一體貫通,是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光輝典范。人民政協廣泛聯系群眾,只有秉持優良作風,充分運用好信息直通車、協商議政等平臺優勢,深入群眾傾聽民之所呼、回應民之所盼,才能真正踐行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作風建設的重要要求,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將各界群眾的經驗和做法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有效方法,持續匯聚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無窮智慧和力量。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健全社情民意表達和匯集分析的機制,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多維度、多層面地分析研判,通過及時準確地反映民聲,幫助黨和政府決策更加貼合實際、更加具備民意基礎;要完善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機制,通過經常性地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引導委員心系“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緊盯“急難愁盼”,推動政協工作更接地氣、更聚人氣。要強化成果轉化運用和反饋評價的機制,及時跟蹤了解有關方面對通過委員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政協協商等渠道所反映的來自各界群眾的意見建議的辦理情況,更好推動群眾的“金點子”結出民生的“金果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機制,切實提高政協群眾工作的實效。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是協商式監督,是政協反映各界群眾訴求、推動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協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形式。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機制建設,特別是將民主監督有機融入政協調研視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各項經常性工作和履職實踐中,以問題為導向、以作風為抓手,助力黨加強和改善民生的決策部署更好得到落實;要持續提升民主監督的能力水平,把民主監督相關內容作為委員培訓的重點,幫助委員正確理解把握政協民主監督與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具有的內在統一性和在工作機制上的互補性,激勵委員通過完善協商式監督的規程和形式,推動群眾路線在民主監督中煥發更大活力;要切實提高民主監督建言的質量,持續擴大委員知情明政的廣度和深度,加強和改進委員與黨政部門溝通交流機制,協助黨政部門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通過民主監督進一步豐富民主形式、健全民主制度、保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實現黨的群眾路線與政協履職實踐的互促共進。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主席)

編輯:李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99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 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中国Av免费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