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2025世界跨境電商發展大會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題論壇成功召開
人民政協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朱英杰)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決定,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協同化、科學化、制度化,2025年6月17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和中國服務貿易協會聯合主辦的“世界跨境電商發展大會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題論壇”在河北省廊坊市臨空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論壇開幕式由WTO知名專家,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貴州省政府原副秘書長、貴州省外事辦公室原主任張漢林主持。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當前需要把握中國產業發展優勢,構建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系,推動新專業、新學科的建設,形成教育服務貿易的優勢。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標準體系構建方面,應借鑒理工科及相關學科的做法,進行細致化、模塊化和智能化的分解,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將設立專門的研究經費,共同推動基于跨境電商的高層次人才的標準體系建設。在國際標準體系下,進一步推動新形勢下的基礎理論創新。建立面向全球大學生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并推動本科院校積極參與基于跨境電商的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培養。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教育部原科技發展中心主任
國家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教授在題為“金融創新、科技進步與產業的升級迭代”的主旨演講中,首先對我國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特別是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歷程、發展特點,當下遭遇的主要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吳曉求指出,國際貿易活動是一種供給,供給必須滿足需求的變化;教育本質上是一種人才的供給,人才的供給必須滿足時代的變化,這樣的供給才會有效,才會有競爭力。新時代高質量數字經濟人才,首先要有高度的國際視野,其次要具備極強的學習借鑒能力,第三是具備相應的常識。只有持續推進教育匹配、服務和支撐相關產業的發展,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和人才培養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
浙江大學北京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侯萬軍教授在題為“跨境、跨界、跨學科——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在何方”的主旨演講中,首先從背景變化、產業需求、能力轉變和高教使命三個角度,詮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議題的時代價值和現實重要性。其次,基于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與跨境電商人才發展的“增長速度差”,指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存在契合度不夠,系統配套脫節;匹配度不準,人才畫像錯位;支撐度不足,培養條件滯后;以及貢獻度不足,價值產出乏力的四大供給之困。最后,面向未來,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需要從“自發成長”實現到“體系培養”的躍升,從“產業領跑”實現到“規則引領”的歷史跨越,必須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戰略,以“一體改革”思維破解發展困局。
同濟大學經管學院書記、副院長,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上海楊浦)副主任施騫教授在題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復雜新場景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的主旨演講中,首先系統地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
本次論壇還設立了題為“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探索”的圓桌對話。圓桌對話邀請同濟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