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一期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5年第三期

既要筆墨 又要形式 更要意境——以筆墨為手段構建當代中國畫視覺形式語言與文化審美意境

2025年06月19日 14:44  |  作者:喬宜男  |  來源:《畫界》2025年5月第3期 分享到: 

當代中國畫的創作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期更為復雜多元的時代要求,中國畫發展到今天已不只是從繼承到創新的線性呈現。當代中國畫家所要解決的創作問題遠大于古人,他們不但要面對傳統,更要立足當今;他們不但要繼承已有的畫學成果,更要挖掘內心。傳統中國畫的發展已然處于世界文化框架之下,而當代藝術家的真實社會生活和對大自然的感動始終是創作的源泉。雖然要解決多種問題,但中國畫所依附的文化內涵卻是中國畫審美意境的來源。當代中國畫家要在諸多創作要求中尋找平衡點,或依據自身畫學功底與對中國畫的理解進行或單純或多元的選擇組合,從而使理論與實踐知行合一,構建自己的創作系統。

1-120-96

棗園秋實(國畫)200×200cm 2024年 /喬宜男

在我多年的創作實踐中,從早期的工筆畫創作中對宋人傳統的繼承到對生活的關注再到對獨特畫面語言的追求,走過了一條完整的創作心路。在寫意畫的創作實踐中,我把自身對花鳥畫的理解融入中國畫發展的歷史演進中,逐漸形成了以筆墨為手段建構當代中國畫視覺形式語言與文化審美意境的創作思路。

1-120-97

秀骨笑云峰(國畫)136×68cm 2025年 /喬宜男

(一)

筆墨是中國畫的特質,當代中國畫家對筆墨有著不同的內涵定義。本文簡述之筆墨,首先是指中國畫以軟性毛筆和生宣紙為工具材料衍生出的必然審美特點。由于用筆用線的疾徐節奏,以及書法用筆特質的介入,使線條形成濃淡干濕不同的抽象性審美樣式。獨特的心理及手感帶來不同質感的線條,對線條形、質、意的要求,使其本身具有獨立審美價值,所以畫面具有了第一層,也是最重要的線性審美基礎。繼而在構思畫面中進一步引發點、線、面布局的章法安排,從而上升到畫面對筆墨結構的要求。當代中國畫已不局限于傳統計白當黑的平擺式布局結構,而進一步形成了一種相互躲讓穿插的抽象筆墨組合結構。這種結構是把不同審美質感的線面形成榫卯式的咬合關系,形成一種內在的形式美組合結構。

1-120-98

綠池生游鱗(國畫)136×68cm 2025年 /喬宜男

由于筆墨及筆墨結構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中國畫造型方式以抽象審美為一極,另一極聯系自然物象。所以筆墨生發出筆墨結構,又生發出中國畫的意象造型方法。傳統中國畫,尤其是宋元形成的文人畫,其畫面造型方法除了要觀照自然,更要適合用筆,以筆墨體現為特征。這種審美層次的遞進是文化心理與工具材料的共同要求。而宋畫那種對自然物象的傾心追求,追求方法的多樣與無拘已非中國畫的主流審美。在堅守中國傳統文化與審美格調的條件下,只要中國畫的審美標準與工具材料不變,筆墨就是中國畫的主要創作手段。

1-120-100

秋風又起(國畫)124×124cm 2022年 /喬宜男

(二)

當我們過多地把傳統與創新對立時,卻容易忽視生活的真實與自身的感受,尤其是在寫意花鳥畫與山水畫創作中。我們生活的城市,其形態前所未有,面對大自然時也有著不同于古人的視角。古人是在真誠自然地描繪其所處的環境,而我們對自然的描繪其實是一種旁觀者的再認識,是一種彌補審美缺失的理想化的藝術向往。所以,當代中國畫視覺形式語言的形成不是跟隨借鑒西方繪畫的節奏,而是依照自身的發展規律一步步演化而來,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強調對生活的關注及對中國畫繪畫性的追求是為確保中國畫具有鮮活生命力且避免其墜入套路。傳統中國畫是文化遺產,而當代人的中國畫是中國畫藝術。據以上所述,我們確立了在當代中國畫創作中筆墨的體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這是時代對筆墨的要求。我們以筆墨為手段,首先要建立中國畫的當代視覺形式語言,這也是對中國畫守正創新的體現。這種構建是以中國畫的傳統筆墨為載體,是我們要堅守的中國畫的審美特征。而當代視覺形式語言強調的是藝術家個人獨特的創造與對時代性的把握,所以藝術家個性化的視覺個案是中國畫活的生命體的展現。這里不排除在藝術教育體系中對傳統筆墨程式盡量完整深入的保存與研究。當代視覺形式語言來源于對生活的真實感受,這種感受不只是客觀的直白表達,而要求觀察者能從常見的場景中看到不與他同的景致。這種感受要避免因臨摹前人作品而形成的不自覺的慣性,這種理所當然的慣性是目前以臨摹入手的中國畫學習方法導致的。具體而言,這種慣性主要指把前人作品的筆墨程式當作筆墨照抄照搬。筆墨程式不同于筆墨,筆墨是特定的創作方法與審美模式,而筆墨程式是前人按此模式、依據自身的理解與每個人不同的學識稟賦形成的個人理解。前人筆墨程式的強大指向性使得學習者若無外力作用很難擺脫其束縛。所以,我把對生活的感受與對當代視覺形式語言的追求,當作防止陷入傳統筆墨程式陷阱的制衡力。

1-120-99

荷 影(國畫)124×124cm 2022年 /喬宜男

當代生活場景首先是我們的周邊環境。城市生活繁華龐雜,光影炫目的影像迫使我們既要尋找相應的語言表達形式,又要去生活中尋找更為偏遠的鄉村靜土。質樸靜謐的生活和大自然本身的痕跡,其實已經不是我們的真實生活,而是一種理想的向往之地。這種在古人看來只需客觀反映的感受對我們而言就是一種再反映,是一種只有依靠藝術作品才能表達的心情。并且,現代的美術教育使我們相對古人,在造型上有更多的創作方法,水墨及線的運用有更多的拓展可能,生宣的質量使得墨色的變化有了更微妙的顯現。這些都使我們只有運用當代的視覺形式語言才能表達真實感受。另外,環境對畫面布局有了新的要求,從章法到構成使畫面有了更大的結構張力,這種結構張力是當代視覺形式語言所需要的?,F代建筑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使得當代建筑的空間劇增,這種變化使所需的畫面結構張力有了新的要求,當代中國畫的畫面結構成為視覺形式語言中最重要的因素。

1-120-101

蓮蓬知秋意(國畫)136×68cm 2024年 /喬宜男

(三)

我們以筆墨為手段去營造一個不與他同的藝術世界,這個藝術的空間就是作品的精神內涵,也是當代中國畫進行創作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畫的視覺形式語言是建構的立身之本,是外在的實體,而我們對中國畫審美意境的追求卻能確立作品的靈魂與精神。當代中國畫創作不管要面臨多少困境,都要把作品的審美意境當作核心。審美是對美丑的認知,意境是中國畫對美做出的解答,審美追求是藝術創造的原動力,而意境則是特有的中國文化對中國畫審美的界定與指向,所以在當代中國畫創作中始終要把辨美丑、分品格當作作者的首要素質與基本要求。在單一標準下,美丑之辨相對容易,而在多元創作情況中,美丑之分卻是由不同審美追求給出的不同答案。況且,在美的范疇內更有品格高低之分,古人逸、妙、神、能四品在當下應有新的解讀。中國畫的審美內涵追求的是高標準的美學品格。中國文化把理想中作品的意境確定為一種唯美詩意的表達。這種表達更是一種心理體驗,是一種只有注入情感之后方能品味的心理感受。文字的直白描述不了意境的朦朧與復雜,只有詩意的遠觀與擬態更接近繪畫意境的核心。所以,中國畫詩、書、畫相結合的創作方式主要指審美精神的一致,而非畫面的拼湊。宋畫中的禽鳥是宋人對自然的觀察與描摹,真實而生動。而在我們的繪畫里,風中的一只獨鳥卻是心的顫動;戈壁灘上與落霞齊飛的孤鶩也是創作心路的印記;蘆葦叢中的雁群是生命艱辛卻也自由豁達的意化;高枝上的夏蟬是兒時淳樸無拘心境的追憶。對意境的表達使創作中的一切實踐與艱辛有了意義,一個個孤燈清影的長夜就是為了這一刻的光亮,以往創作中的錯與對都變成了一種意味悠長的過往經歷。一個藝術家技法的優劣在審美原則的高度下演變成了其藝術特征,只要他能在自己的心中生成意境,在自己的作品中創造意境,并把觀者帶入其中,他所做的一切便都是值得的。意境是中國畫之樹最終開出的花朵,是中國畫依據自身的文化對審美做出的解答。

1-120-103

知 秋(國畫)200×200cm 2023年 /喬宜男

以筆墨為手段建構當代中國畫的視覺形式語言與文化審美意境就是既要筆墨,又要形式,更要意境。

喬宜男老師個人照片

喬宜男

1968年生,現為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理事、教授。

1990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1993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研究生部,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副主任、陜西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主任、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畫所所長。

代表作品入選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三屆、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并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優秀獎及第三屆全國工筆畫展二等獎等。2021年入選部級主題創作項目三項,2022年立項國家藝術基金創作個人項目及主持傳播交流展示集體項目。主編二十三萬字專著《書畫知識》,主編七十萬字專著《花鳥畫名師創作錄》。


      責任編輯:楊文軍

未標題-1

2

3


編輯:畫界 邢志敏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色久悠悠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 亚洲精品国产丝袜久久 | 日本乱码伦视频免 |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 思思久久er99精品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