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情民意
浙江寧波:江北區延續9年的“楊梅街”藏著最甜的煙火氣
六月楊梅紅,又是一年采摘季。在浙江省寧波江北區莊橋街道車站路,紫紅飽滿的楊梅正散發著誘人的果香。這個設立已九年的楊梅自產自銷疏導點,如今已成為市民心中的“楊梅自由一條街”,每日清晨便迎來四里八鄉的梅農和絡繹不絕的采購市民。
上午9點,家住江北區慈城云湖的傅大姐已將第二批現摘楊梅整齊碼放在攤位上。竹筐傾倒間,顆顆晶瑩的楊梅滾落而出,瞬間引來市民圍觀。“凌晨一點就起來采摘,第一批楊梅七點多就售罄了。”初次來此擺攤的傅大姐難掩欣喜,“8元一斤的實惠價,一上午就賣出三四百斤,還有不少顧客加了微信
在疏導點另一端,來自寧波余姚三七市的朱師傅正熱情招呼著老主顧。作為最早入駐的梅農之一,他見證了這條街的變遷:“以前挑著擔子沿街叫賣,日曬雨淋不說,還要時刻擔心影響市容。”如今,街道配備的帳篷雨傘解決了保鮮難題,楊梅再也不怕暴曬雨淋,城管隊員更是化身“推銷員”,幫忙搬運、吆喝。朱師傅笑著說:“這份溫暖讓我們年年都想來。”
2016年,隨著江北新莊橋菜市場啟用,江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莊橋中隊創新推出“疏導結合”管理模式,將車站路人行道打造為臨時楊梅銷售點。九年來,這里逐漸形成獨特的“楊梅文化”——梅農自覺規范經營,市民習慣來此采購,執法隊員變身服務者,三方共建共享這份“梅”好時光。
“這個疏導點是城市治理‘溫度’的體現。”莊橋中隊負責人表示,“既解決了梅農銷售難題,保障了市民‘果籃子’,又維護了市容秩序,實現了多方共贏。”如今,這條長約百米的“楊梅街”日均接待梅農30余戶,日銷楊梅近萬斤,成為展現城市管理智慧的生動樣本。(方舟 梅鶴然 楊易超 汪亮)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