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長江水喚醒北方小城

2025年06月17日 16:17  |  作者:王菡娟 王雨辰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6月17日電(王菡娟 王雨辰)在魯西北的夏津大地上,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不僅為這片飽受水困的土地注入了生機,更繪就了一幅水潤萬物的新畫卷。

夏津地處引黃工程末端,多年來受困于降雨量少、地表水匱乏、地下水苦咸的難題,人們長期依賴地下水與客水維系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異常脆弱。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后,2072萬立方米長江水涌入夏津,與縣域現代水網深度融合,構建起引黃、引江、引衛“三水共濟”的水安全保障。當受外界條件限制不能及時引黃河水的時候,長江水變成了夏津縣的定心丸。

微信截圖_20250617161517

六五河夏津段

六五河濕地公園是這場生態變革的鮮活見證。夏津縣水利局黨組成員李寧說,早些年,夏津城區部分河道的生態服務功能受到制約,河道的親水性與吸引力不強,居民親近河道是一種奢望。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工程利用七一?六五河穿過夏津,不僅構建起貫通南北的清水廊道,更為夏津水生態改善注入了活力。

夏津順勢推進“一帶三園”生態項目,對六五河進行水質凈化,美化兩岸景觀。5月22日,在濕地公園河邊垂釣的李大爺說:“以前水少,淤泥很多,前些年依河建成了濕地公園,吸引著我來這里遛彎、釣魚。”

像這樣沿河而建的濕地公園,夏津有三四個。舉目望去,河中蘆葦蕩、香蒲、荷花各領風騷,岸上柳枝隨風搖曳,草叢中鳥鳴不絕于耳,良好的生態系統平衡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夏津縣變成了“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宜居魅力城市。

充滿魅力的背后,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與地方水利部門科學調度與創新機制的雙重支撐。

夏津水庫是全縣40多萬人唯一飲用水水源,抵御風險能力差。2016年,夏津縣建成南水北調配套單元工程—白馬湖水庫,2018年又自籌資金,建設完成了夏津水庫和白馬湖水庫聯通工程,白馬湖水庫作為應急備用水源與夏津水庫聯通,不僅確保了供水安全,夏津還形成了黃河水、長江水雙水源保障。

2022年,馬頰河行洪占用引黃渠道,無法引黃河水,夏津水庫告急,夏津縣水利部門從白馬湖水庫緊急調水入夏津水庫,有效保障了全縣飲水安全。

2025年春節前夕,夏津縣城市居民用水告急,夏津縣在確保工程安全、調水安全和水質安全“三個安全”前提下,通過七一河、六五河、夏津城區段和橫河,向夏津水庫供水300萬立方米,保障了當地居民過年。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為夏津全面構建縣域現代水網奠定了基礎。東線工程夏津段累計新建及改造橋涵閘建筑物166座,泵站5座,實施河道疏浚及渠道綜合治理工程,優化水系連通,顯著改善了城鎮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及水利灌溉條件,提升了區域水資源調控能力。

夏津縣先后構建起與南水北調協同發展的水生態保障體系、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依托完備精準的計量體系,先期探索水源置換機制,進一步減少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與地方水系的相互影響。2025年春灌,利用多口門調引長江水并實施水源置換機制,成功實現了南水北調與縣域水網的協調聯動。

從 “水困束發展” 到 “水潤興百業”,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在夏津的生動實踐,不僅是一曲解水困、興水利、惠民生的奮進之歌,重塑了當地的生態格局,而且讓百姓切實感受到了“國之重器”的溫暖與力量。

編輯:錢子鈺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欧美性爱 | 亚洲欧洲视频一区直播在线 | 亚洲欧洲日产中文字幕 | 日韩25区中文字幕 |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精品亚洲一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