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推動教育資源擴優提質,接下來怎么做?
本報訊(記者 朱英杰)針對各級政協委員們關心關注的教育資源擴優提質問題,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系列舉措。
《意見》強調,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通過挖潛擴容擴大現有優質中小學校、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將義務教育基礎薄弱學校納入優質學校集團化辦學或托管幫扶。用5年左右時間,逐步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覆蓋。新建改擴建1000所以上優質普通高中,重點改善縣域普通高中基本辦學條件。加快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到校比例,主要依據學生規模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并向農村學校等傾斜。推動高等教育提質擴容,新增高等教育資源適度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傾斜。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學和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逐步提高優質高校本科招生規模。全面深化產教融合改革,引導高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強化行業企業實踐培養,支持高校針對社會急需緊缺技能開展“微專業”建設,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6月1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郭鵬表示,近年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持續擴大,各學段學齡人口規模結構發生了新變化,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資源擴優提質的目標,就是讓更多孩子接受更豐富、更優質的教育。
據郭鵬介紹,在基礎教育領域,未來將進一步完善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一是“擴大總量”,緊盯高中學位不足這一突出問題,如《意見》指出,將新建改擴建1000所以上優質普通高中。二是“提高質量”,用5年左右時間,逐步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覆蓋。通過實施“縣中振興計劃”,重點改善縣域普通高中基本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三是“促進公平”,合理規劃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招生規模,加快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到校比例,主要依據學生規模分配到區域內的初中,并向農村等學校傾斜。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高等教育方面,一是“改善條件”,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高校持續改善辦學條件。二是“優化結構”,推動新增高等教育資源適度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傾斜。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學和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三是“產教融合”,引導高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強化行業企業實踐培養,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