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一期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5年第三期

筆墨論要

2025年06月16日 15:39  |  作者:林海鐘  |  來源:《畫界》2025 年5月第3期 分享到: 

筆墨乃繪事精要,自古有論。可祖述南朝謝赫所記之“六法”,畫中“六法”是品鑒繪畫的標準。繪畫如何欣賞,如何創作,皆依此“六法”。今天看來,也可以“六法”品鑒西洋繪畫,“六法”中西貫通,統攝一切繪畫。同時“六法”精論又為所有畫論之綱要,歷代畫論與畫作皆為“六法”作注解,環環相扣,形成中國繪畫的龐大系統,惠澤千古,是后來畫家學習的寶貴財富。精通“六法”要義,實踐家將直達繪畫的上層境界,少走彎路。

未標題-1

都市尋夢記(國畫)220×600cm /林海鐘

“六法”的每一條都是畫畫的精要,幽微精深,而其中“用筆”一條則是關竅。實踐家以此入門,上達氣韻,下至形象、色彩、位置等等,貫穿“六法”。品鑒者能依筆墨看畫,當是內行人,自古如此。六法“用筆”一條發展成今天筆墨的論述體系,龐大而豐富。元趙孟頫論“用筆千古不易”,清初石濤云“筆墨當隨時代”,都是論述筆墨的名句。一直到近代黃賓虹提出“五筆七墨”之說,可謂眾說紛紜。史上實踐大家于筆墨往往只言片語,卻是濃縮一生的經驗之談,筆墨之奧義,晦澀難懂,對后學者來說,其何難也哉!然欲深明其旨,也皆因境界而止步。潘天壽先生論中國畫之難,一步一重天。參悟筆墨之境,亦是步步是境。境界之事只可意會,言語難以道破?;蛟啤爸荒芘c知者言,不能與不知者道也”,都是因境界故也。

1-120-123

擬黃公望富春大嶺圖(國畫)74×37cm /林海鐘

今人解釋筆墨,筆、墨者,工具材料是也,先于畫。工具材料精良為繪事基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歷代亦有通達者,可不擇筆墨紙硯,畫亦能精妙。凡事皆由境而生,境界之差,無可定論也。筆墨是繪畫學習的關鍵,實踐家的竅門,今天早已成為初學與接引畫學入門之途徑,存遺在諸家課徒之中。然需從實踐中悟出,自古有參悟筆法之說,悟得筆法方能登堂入室。漢末鐘繇因讀了蔡邕所遺筆法書籍,悟得筆法,而終成一代書圣。王羲之觀鵝,意在鵝頸遒曲之意,悟得筆法。張旭、文同見天云行空,也悟得筆法。懷素路遇蛇打架,明悟用筆之法。書畫之境豈能無筆法哉?

1-120-125

愛晚亭(國畫)37×35cm 2024年/林海鐘

筆法即用筆用墨之法。書家有“永”字八法,衛夫人有傳《筆陣圖》。先不論境界,筆墨乃為技法。依諸家課徒粗略述之,用筆之法有入筆法、行筆法、收筆法。入筆有藏鋒、露鋒,有正有側。行筆須收放自如,提按頓挫,輕重緩急,如飛如動。收筆法亦是關鍵,董其昌云,“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而用筆要旨乃“沉著痛快”四字筆訣。用筆雖能沉著,但也容易遲滯與笨拙,古人論用筆敗相曰:板、刻、結三病,都是因用筆遲滯而不能痛快的原因。同樣,用筆雖能痛快爽利,而不能沉著,亦往往容易有浮躁、軟媚、輕飄之病,媚俗不堪。凡事依理,古人云:“君子喻于物,不留意于物”,故有君子小人之喻,巧與拙,有巧有拙,相應得度,方為君子,所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然踐行者必以沉著為基石,寧拙勿巧。趙松雪論臨帖之法,“肆與謹二種,寧謹”。故用筆之法,先求沉著然后痛快,寧拙毋巧,畫之理也。黃賓虹先生論用筆“平、留、圓、重、變”五字真言,其中四字在“拙”上下功夫?!白儭弊质俏蚓?,化拙為巧,使得滿盤皆為活子,妙絕之極。然筆墨精論終歸于境界,釋其意者,必然以境界分差別。賓虹先生此五字真言,乃從實踐中悟出之境界,不知者因境界相隔,如在天外。論釋用筆之意,“骨法用筆”是史上解釋用筆的第一條,以“骨法”來解釋至根至本,此喻之于人之骨架,氣血、筋肉、皮毛、臟腑皆附屬于其上,若無骨骼,人形不成,骨格健壯而有力,取其中正之意。

1-120-126

洗桐圖(國畫)33×33cm 2024年/林海鐘

所以“骨法”為用筆要義,首居第一條,故“骨法,用筆是也”。史上論釋用筆的第二條,見于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吳張用筆》一章,論畫用筆與書法用筆同理,提出“一筆畫”。用筆連綿循環,氣脈通連,一氣而成。傳漢末書家張芝依崔瑗、杜度草書之法,變為今草,一筆書成,后來只有王子敬深知其義,作一筆書,創今書,今書的書法即是這一氣呵成的一筆書。這是張愛賓對筆法的描述。而顧、陸、吳、張四畫圣作畫也是一氣而成,故世稱“一筆畫”。所以,書畫用筆同法。至此,古人所論悟的筆法,呼之欲出。趙孟頫“以書入畫”典出于此。石濤“一畫之論”或亦受愛賓此論之影響。陸儼少論用筆之生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用筆之連綿,無盡之生意,無限之玄機,都在此筆法之認知與行筆之方式之中?!敖耋w”之本質也是此“一筆”之法,合于自然,能與心會,可直寫胸次,明心見性。書圣依此而成書圣,畫圣依此而成畫圣。

1-120-128

胡適之詩意圖《兩只蝴蝶》(國畫)138×34.5cm 2017年 /林海鐘

至于用墨之法,前人謂“潑墨、破墨、積墨”三種。然而“六法”之中,唯有“用筆”一條,而未見“用墨”,何者?墨乃色也?!傲ā敝小半S類賦彩”,墨作色彩解。張愛賓之名句云:“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飄飏,不待鉛粉而白。山不等空青而翠,風不待五色而絳。故運墨而五色具?!碧迫艘源硕靡?。荊浩云:“水暈墨章,興吾唐代”。其論畫“六要”中對墨作注:“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此墨亦作色解。

1-120-127

俠客行(國畫)46×33cm 2020年 /林海鐘

用墨之法,古法謂“潑、破、積”三種。墨之色因水而有濃、淡、枯、濕。賓虹先生總結了“七墨法”,在潑、積、破加上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都與用水有關,故云“水墨”,具五色。宋郭熙云:“用淡墨六七加了成深,即墨色滋潤而不枯”。郭熙學李成,記錄的是李成墨法,淡墨如煙,淡墨亦稱惜墨法,淡墨層層而積為“積墨法”?!捌吣ā睆拇丝此撇荒懿⒘?。潑、積、破,乃用筆、用墨之法。枯、濕、濃、淡、焦,是用水之法。宿墨則是隔夜墨脫膠的效果。用水、用色、用墨、用筆,其中有界,而打破界限,則需要境界。雖從實踐中來,亦終歸于境界。筆墨悟境,此實難與俗人道也,界限打破,上下貫通,此乃為筆墨真境。

21

廬山白蓮社(國畫)21×60cm /林海鐘

李成(咸熙)作寒林清曠之境,世人不知其意。而畫家“六法”論中有用筆一條而無用墨一條,何也?用墨即用筆也,故后來稱“筆墨”,潑墨、積墨、破墨,細審之即是用筆。用筆則以氣韻為高,以氣韻求其用筆,尚其骨氣,古有“筆氣墨韻”之說,用墨是用水之法,合水與墨,故稱“水墨”。墨分五色,故“水墨為上”,而全歸用筆。乃至氣韻,則含圣賢之意。故此,水墨為色彩之簡淡之意,水法為墨法之華章,墨法為筆法之韻,筆法、墨法為氣韻作注解,筆墨不二,以氣韻求之。

1-120-130

高峰入山圖(國畫)32.5×41cm 2021年 /林海鐘

筆墨乃至人的境界,自古人杰傳之。清初王原祁論云:“設色即用筆,用墨意所以補筆墨之不足。顯筆墨自為筆墨,不合山水之勢,不入絹素之骨,惟見紅綠火氣,可憎可厭而矣。唯不重取色,專重取氣,于陰陽向背處逐漸醒出,則色由氣發,不浮不滯,自然成文,非可以燥心從事。”此為設色之論,實為筆墨從氣韻之說。非是至人,不能論說此境界。非獨有偶,余曾見賓虹畫中跋文曰:“畫重丹青,非以水墨,淡渲即為雅格。丹青隱墨,墨隱水,色不揜墨,故云水墨為上。至其神妙,全歸用筆?!笔瘽嫲现性疲骸皩懏嫹参绰涔P,先以神會。至落筆時,勿促迫,勿怠緩,勿陡削,勿散神,勿太舒,務先精思天蒙……”。石濤所言“天蒙”是屬氣韻,乃畫者之心,需要蒙養、學習,畫中色與墨、形與象,皆歸用筆,用筆終歸于氣韻,所以也是解釋六法次第階級,氣韻由心,心由悟境,所言乃學問、知見、膽識、才情。

“筆墨論”至此大要已出,讀者當不惑矣。

1-120-131

林海鐘

號臥霞散人、錢塘后來生、林泉閣主人。196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永春。1986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后被保送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1991年獲首屆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獎學金”,1993年獲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97-1999年 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教研室主任,2000年攻讀博士學位,成為首屆中國畫六博士之一,2004年獲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博士學位。

2010年擔任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山水畫研究會會長。


責任編輯:張月霞

未標題-1

2

3


編輯:畫界 邢志敏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另类专区 | 亚洲男女在线视频流水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秘在线看 | 最新2021久久精品 | 在线精品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