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浙江省各級政協委員助力養老事業蓬勃發展 在家門口幸福“享老”
近日,杭州市西湖區企業研發的“踏山”髖部助行外骨骼在留下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投用。這款重量2.7公斤的智能設備通過AI算法實時調節助力強度,幫助下肢肌力衰退的老年人輕松行走、上下樓梯,成為西湖區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拳頭產品。
隨著老年人口的日益增長,適老化產品需求持續釋放,浙江省政協委員潘云峰早已關注到這一趨勢。“要聚焦智能康養裝備、中醫康復器械等關鍵技術研發,建立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對新材料、生物醫藥領域技術專利開通綠色審查通道;深化集群發展,構建全鏈條產業生態;制定老年用品質量分級認證標準,從安全性、便捷性、智能化等維度建立分級評價體系。”潘云峰建議。
走出家門就能享受醫、康、養的綜合服務是諸多生病、行動不便老人的期盼。為此,西湖區政協開展“深化養老集成改革,推動‘醫養康護’一體化發展”請你來協商專題活動,為持續擦亮西湖區“幸福養老”金名片聚智聚力。委員們建議建立統一的數據采集標準和統計口徑,制定醫康養護數據流通的政策和標準,對現有養老服務需求進行模塊化梳理,多部門協同推進養老及健康服務數據共享。加大部門協同聯動力度,深化醫養結合服務融合,加快推進老年醫學、老年康復和老年護理等專業人才培養,更好滿足多元養老需求。
深化醫養結合也是省政協委員王學芳關注的方向,王學芳建議依托數字化平臺,打造“預防—診療—康復—居家”全場景服務體系;建立老年人健康數據動態監測系統,強化慢性病早期干預;整合家庭醫生簽約、遠程會診等功能,完善“15分鐘醫療圈”;深化中醫藥特色服務,開發中醫慢病管理模塊,實現健康管理從“被動治療”向“主動預防”轉型。
小飯碗里裝著大民生。優質的菜品,實惠的價格,可讓老年人吃飽更吃“好”。近年來,杭州市老年食堂不斷提升品質,老人們盡情享受幸福“食”光。在杭州市、區政協全會上,多名委員不約而同建言老年人就餐問題,為晚年生活幸福加溫。杭州市政協委員盧玲提出,推動老年食堂和黨群服務中心、文明實踐中心、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相融合,推動志愿服務、為老服務、便民服務走進食堂。西湖區政協委員王靜建議優化老年助餐服務點布局,精準調研老年助餐服務需求。委員們還建議持續探索創新養老服務模式,不斷完善“中央廚房﹢配餐”體系,擴大覆蓋范圍,加強養老顧問和銀齡志愿者隊伍建設,積極傾聽老年人的心聲,引入更多社會資源;對于老年食堂難以觸達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在西部農村、偏遠山區,需要個性化的“定制服務”。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專業、貼心的養老服務,“銀發幸福”圖景在“浙里”徐徐展開。(本報記者 鮑蔓華)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