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5年第三期
在色彩與情感的交界處棲居——寫生自述
路羅山上的云(油畫)70×80cm /李卓霖
繪畫對于我,是一場永不停息的朝圣之旅,而寫生創作是一場與自然對話的修行。每到一個地方,我習慣先四處走走、看看,去感受、尋找能真正打動我的景與物,把內心的情感真實地反映到畫面上,這種寫生創作狀態往往能產生令人心動的作品。
俚島漁港(油畫)38×53cm/李卓霖
對于用什么形式與內容進行寫生創作,我喜歡馬蒂斯說的話:“奴隸式的再現自然對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始終把寫生當創作。選好場景時,我會長時間地觀察、思考,調整每塊色彩的位置,推敲每塊光影的走向,每個物象在畫面占據的大小比例,直到整個畫面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這種構圖上的嚴謹為作品的情感表達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天 路(油畫)70×85cm /李卓霖
對于畫面構成的研究,是我寫生創作中另一個持續關注的課題。如何在二維平面上創造深度?如何平衡色彩之間的關系?這些看似技術的問題,實際上都服務于一個更高的目標:讓畫面具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起稿很重要,所以我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起完稿,實際上寫生創作已完成一半了。
俚島上的村莊(油畫)41×31cm /李卓霖
寫生工具,我喜歡用油畫棒,一是便于攜帶,二是繪畫感強,三是色彩混合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它的偶然性,恰恰是繪畫最迷人的特質。
去霧靈山的路上(油畫)53×38cm /李卓霖
關于色彩的運用方法,我主要采用色彩分離技法,它在我的寫生創作過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通過將自然色彩分解、重組、歸納,使我獲得更大的寫生創作自由,讓一個物象的固有色不再成為束縛,可以依據畫面和情感的需要進行重新詮釋。天空可以是紫色的,樹葉也可以是紅色的,這種主觀的色彩運用,使畫面有了更強的精神性,更能讓內心的感受自然地流淌到畫作里。
午后的老村(油畫)53×38cm /李卓霖
保羅·克利說過一句話:“藝術不是再現可見,而是使不可見成為可見。”在寫生創作的道路上,我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真正的創新不在于追求新奇的形式,而在于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我始終相信,真正的藝術應該超越表象,直抵心靈。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繪畫依然保持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它不僅是視覺的感受,更是心靈的慰藉。這或許就是我一直堅持繪畫的原因:在色彩與情感的交界處,我找到了棲居的方式,也找到了與現實世界對話的語言。
泰寧老村(油畫)53×38cm /李卓霖
紅云罩山頭(油畫)58×80cm /李卓霖
李卓霖
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李可染畫院研究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文化研究部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文軍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