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聚焦
在黨的陽光沐浴下茁壯成長
——中國少年先鋒隊發展歷程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彭真等與少先隊員等在一起。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雷鋒(前排左三)等新中國第一批少先隊員與老師在一起。
一九六三年修訂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這是新中國最早版本的隊歌
隊旗圖樣公布
有關“中國少年兒童隊”成立的決定報道
1955年“六一”兒童節,雷鋒(前排左一)參加少先隊隊日活動,任大鼓手。這是師生們在長沙烈士公園的合影。
5月27日上午,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向廣大少先隊員、少先隊輔導員、少先隊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并祝全國的小朋友們節日快樂。
中國少年先鋒隊前身為中國少年兒童隊,成立于1949年10月13日。但中國少年兒童的革命組織,從上個世紀初中國共產黨在江西安源創建的兒童團算起,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少年兒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希望,我們偉大民族的希望。回顧我們黨的歷程,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十分重視少年兒童工作。
“最早的革命兒童組織”安源兒童團
2018年5月底,全國首座紅領巾主題紀念館“安源紅領巾紀念館”在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紅領巾搖籃——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建成。
安源作為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作的重點,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陳潭秋等老一輩無產價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里戰斗和生活。
從文化教育入手,傳播革命思想,進而發展革命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的一種主要和有效的方法,1921年《關于中國共產黨任務的第一個決議》就規定“作為組織產業工會的一個準備步驟,應在各種工業單位中成立勞工補習學校”。毛澤東實地考察安源煤礦和安源工人的狀況后,派李立三到安源展開工人運動,即從興辦平民教育入手,辦起了第一所工人子弟學校,后辦起了工人夜校。
安源兒童團(后稱勞動童子團、勞動童子軍)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少年兒童革命組織,正是在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于1922年安源工人大罷工前夜,在安源工人夜校誕生。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委員會、中國少年先鋒隊工作學會聯合編寫的《少先隊的光輝歷程》中描述道:“1922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江西安源煤礦的小礦工和工人子女中建立了第一個兒童團的組織,稱做安源兒童團。這是最早的革命兒童組織。”
安源兒童團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少年兒童組織運動的先河,成為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先驅組織,安源也當之無愧成為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的搖籃。
安源兒童團最早見諸歷史文件,是1923年安源路礦工會教育股編寫的《小學國語教科書》,其中對勞動童子軍有較詳盡的記述:“十三,童子軍是訓練一般童子,叫他成一種獨立有作有為的人,內中的編制法和課程條規……”1923年8月至1924年8月安源工人俱樂部報告冊(第二屆)干事會的報告中,關于教育股方面提到“(八)假內童子軍不放假,注意秋操”。1924年11月發布的《安源工人教育計劃大綱草案》,已把勞動童子軍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單列于安源工會教育組織系統。歷史文獻顯示,1924年之后,上海、武漢、廣州等地也出現了勞動童子軍。
據安源兒童團最早7名團員之一的王耀南日后回憶,勞動童子軍主要有站崗、放哨、送信、聯絡會員等活動。“中國保爾”吳運鐸在《安源兒童團給我革命的啟蒙教育》回憶錄中,也描述了兒童團進行宣傳、演出等活動。
安源兒童團成立于安源工人夜校,工人夜校的教員均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員,部分為中共黨員。無疑,安源兒童團從誕生之日起,便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從事各項活動。從勞動童子軍在安源工人俱樂部的組織系列劃分來看,更多的是社會主義青年團具體領導。
安源團組織有著極為光榮的歷史,它不僅是社會主義青年團長沙團執行委員會的一個分支機構(長沙團執行委員會書記毛澤東、組織部主任李立三),而且幾任領導人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李立三是安源團組織的創始人,劉少奇是安源黨團組織宣傳部負責人,陳潭秋、賀昌、李求實是團安源地委書記,安源團組織是全國團員人數最多的地方團組織,團安源地委創辦的團校是全國最早的地方團校,后成為共和國大將的蕭勁光就是安源團校的教員,也是安源勞動童子軍所屬安源工人俱樂部教育委員會的負責人之一。賀昌、李求實后來長期擔任團中央的領導工作,與他們在安源從事青年工作的經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1924年之后,在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工農運動時,上海、武漢、天津、唐山、廣州等地先后建立了勞動童子團,并把領導兒童組織的任務委托給青年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各根據地恢復發展了勞動童子團,后來轉變為共產兒童團。抗日戰爭時期,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展了各類名稱的抗日兒童團組織。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解放區建立了兒童團,國統區建立了地下少先隊。
從“中國少年兒童隊”到“中國少年先鋒隊”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組織少年兒童的工作,在1949年1月黨中央頒布的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中,就把建立少年兒童組織作為團的四項任務之一。在當年4月召開的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團的工作綱領中,也把領導少年兒童工作列為它的六項工作任務之一。
1949年10月13日,根據青年團一大的決議,團中央正式頒布了《關于建立中國少年兒童隊的決議》《中國少年兒童隊章程草案》和《建立中國少年兒童隊的幾個問題的說明》。這些文件對建隊目的、隊的性質、建隊的對象,以及隊的領導機構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并統一了建隊工作中的許多認識問題和實際問題,使建隊工作得以健康發展。從此,由中國共產黨締造的、全國統一的少年兒童組織——中國少年兒童隊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后來,每年的10月13日就成了建隊紀念日。
1953年6月27日,青年團二大一致通過將“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8月21日,團中央作出《關于“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說明》,指出:“先鋒”是開辟道路的人、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說明以“先鋒”這樣一個富于教育意義的稱號加之于少年兒童的組織,并不是要少年兒童起“先鋒”作用,主要是教育兒童學習先鋒的榜樣,繼承他們的事業,沿著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及其戰友們為我們開辟的道路勇敢前進!
團中央在說明中還強調指出,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并沒有改變隊的性質和任務,中國少年先鋒隊仍然是廣泛性的少年兒童自己的組織,各級團委必須注意防止由于改名而可能引起對隊的性質的誤解,而不從教育出發,過高地要求兒童,以及提高兒童入隊條件等偏向。從此,少兒隊員成了少先隊員。
1950年,團中央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干部大會。共和國初期的少先隊,響應黨的號召,在共青團的領導下,積極參加了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三大運動。在“三反”(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五反”(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斗爭中,少先隊員開展了“三要三不要”(要愛護公物、要愛惜時間、要艱苦樸素;不要損人利己、不要浪費、不要貪小便宜和拿別人東西)的活動。
1953年開始,少先隊遵照毛澤東關于“好好學習”的教導,開展了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1953年11月,團中央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鼓舞下,少先隊員們努力學習,渴望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江蘇省宜興縣、遼寧省復縣松樹區和北京市的少先隊員提出開展“小五年計劃”活動的倡議,在團中央的支持下,“小五年計劃”活動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起來。少先隊員收集廢鋼鐵、揀糧、飼養小動物,節省零用錢捐獻國家建設。1955年,舉行第三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團中央提出了“積極大量地發展”的方針,“讓更多的孩子戴上紅領巾”;“活躍少年先鋒隊生活,把少年兒童帶領得更加勇敢活潑”。1957年5月,上海少先隊首創了以“熱愛紅領巾,做個好隊員”為口號的“紅領巾月”活動。在“紅領巾月”中,少先隊員收集廢鋼爛鐵,向祖國捐獻了上海市第一臺“紅領巾號”拖拉機。
1960年,團中央召開了第四次全國少先隊工作會議,會議作了題為《高舉毛澤東思想的紅旗,堅持少年兒童運動的共產主義方向》的報告。1962年,團中央召開了第五次全國少先隊工作會議,會議作了題為《為更好地培養共產主義新一代而奮斗》的報告。
1963年,黨中央、毛澤東同志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全國少先隊普遍開展了“向雷鋒叔叔學習”的活動,他們讀雷鋒故事,和雷鋒比童年,參觀雷鋒事跡展覽,和雷鋒班戰士通信,做針線包、做節約箱、建光榮簿等,在校內外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各地的少先隊活動非常活躍。如:參觀工廠、農村、新的建筑工程;與老前輩、戰斗英雄、勞動模范、科學家、作家見面;祭掃烈士墓,開展擁軍優屬活動,開展行軍、野餐、軍事游戲活動;舉行故事會、詩歌朗誦會;開展“可愛的祖國假期旅行”“到月球去探險”“我長大了干什么”活動;組織“45分鐘的價值”隊會、“大隊游戲節”,開展“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為”討論;興辦“小工廠”“小農場”“小銀行”,組織科學興趣小組,建立少年圖書館、氣象站;組織“紅領巾合唱團”等等。這些活動為少先隊組織的發展和育人作用的發揮打下了長期深厚的基礎,影響久遠。
中國少年先鋒隊的重建與改革
“文革”期間,少先隊組織的名字、標志被取消,改名“紅小兵”。
1978年10月16日,共青團十大開幕。次日,大會工作報告《為偉大的新長征貢獻青春》指出:黨中央決定,我國少年兒童組織恢復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名稱,就是恢復從兒童團到少先隊的一整套革命傳統。根據黨的委托,共青團切實加強了對少先隊的領導。10月27日,共青團十屆一次全會通過了恢復中國少年先鋒隊名稱的決議,還通過了新修改的《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后,中國少年先鋒隊重建,干部隊伍建設和理論建設并舉是團中央恢復與發展少先隊工作的兩大措施。1979年10月,團中央舉辦第一屆全國輔導員夏令營,同時成立了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
1979年,團中央召開第六次全國少先隊工作會議。會議確定了新時期少先隊工作的總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方針,貫徹“五愛”教育,把全體少年兒童組織起來,把少先隊工作活躍起來,為把少年兒童培養成獻身人民、熱愛科學、具有民主精神和健壯體魄的新一代,為造就一支朝氣蓬勃的“四化”建設預備隊而奮斗。會議提出了少先隊教育的系統化、制度化、陣地化的基本目標。
1983年,鄧小平發出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少先隊確立了“面向新世紀,造就新主人”的目標。這一年,團中央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了全國少年科研規劃會議。
1984年,團中央建立了專門協調全國少先隊工作的機構——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簡稱“全國少工委”)。全國少工委和地方各級少先隊工作委員會是全國和地方少先隊的領導機構,它們經同級少先隊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同級團組織和教育行政部門組成。全國少工委的主要任務和職責是:根據中國共產黨對少年兒童教育工作的要求,提出每個時期少先隊工作的任務,制訂工作計劃;負責組織發展工作;倡導并指導開展各種形式的少先隊活動;加強對少先隊輔導員配備、培訓、表彰工作的指導;推進少先隊理論研究工作的指導與發展等。
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少先隊取得了許多突破和創造。以少先隊代表大會制的建立和少先隊工作委員會的建立為主要標志,少先隊實現了在共青團領導下的相對獨立,并形成了團教兩家齊抓共管少先隊工作的新格局。少先隊創造教育與創造性活動廣泛開展,少先隊理論建設與理論隊伍取得新發展。各級少先隊組織普遍開展了“人人爭戴新風尚小紅花”、學賴寧、學習“十佳少先隊員”、“勞動實踐”等教育活動,廣大少先隊員踴躍參加“我們愛科學”“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等活動,他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全面發展。
共青團自1989年開始,通過組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從中國國情出發,發起旨在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實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活動,并且把這項活動命名為“希望工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少先隊活動中關于培養少年兒童素質的內容逐漸增加,特別是1994年以來,為配合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戰略轉變,培養少年兒童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識和初步的生存、發展技能,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發起了“中國少年雛鷹行動”。
2018年6月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的1500多名代表、特邀代表,表決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修正案)》的決議。黨中央在部署群團工作中,要求共青團統籌推進青聯、學聯、少先隊改革。為反映青聯、學聯、少先隊組織改革實踐,強調團對青聯、學聯、少先隊工作的作用發揮,進一步明確黨的青少年群團組織的相互關系,這次團章修正案在總則原第十七自然段之后增寫一自然段,集中進行闡述。除了增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的核心團體會員、發揮主導作用,還增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指導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開展工作等內容。
新時代里,中國少年兒童在茁壯成長,少年兒童工作呈現出全面發展的新局面。各地少先隊組織積極組織少先隊員們通過宣誓、唱隊歌、“尋找身邊的最美少年”等系列活動,通過“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建隊紀念日主題隊日活動,引導廣大少先隊員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促進少先隊員健康成長,培養少先隊員的愛國、愛鄉、愛家的情感,教育引領少先隊員爭當愛黨愛國、勤奮好學、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生力軍,做祖國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接班人。
(作者余果單位:澳門科技大學,學者、作家;作者余岳單位:武漢大學,青年作家、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