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新機遇 新活力 新氣象
——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平行論壇掠影
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論壇現場。本報記者 郭海瑾 攝
“改革難,但不改革更難!”
“當尖兵,就要拿出系統性的新招硬招!”
“留住城,更要留住人;留住人,更要拴住心?!?/p>
“推進出版和科技深度融合不是選擇題,而是時代必答題?!?/p>
……
在5月27日舉辦的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多場平行論壇上,與會嘉賓聚焦核心議題,分享經驗,暢所欲言,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時響起。
“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也是主流媒體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須破解的重大課題。面對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市場環境的沖擊,傳統主流媒體如何突出重圍,持續發揮影響力?當系統性變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主流媒體還能怎么“變”?
“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既是一場自我革命,也是一次重要機遇。”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論壇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王曉真在發言中認為,系統性變革不僅包含主流媒體自身系統,也包含主流媒體所連接起的人、物、資源、信息等全領域各系統。為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堅持推進全鏈條變革,以互聯網思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有質量的流量”和“有流量的質量”同聲合奏?!叭缃竦目偱_早已不是一家傳統意義的‘媒體’,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平臺,在為千行百業賦能的同時,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二次飛躍’。”王曉真說。
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表示,系統性變革不是簡單地修修補補,要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動真碰硬。
“先贏得五秒鐘的駐足,才有可能贏得五分鐘的沉思。”中國日報社記者、起底工作室主持人徐潘依如的發言引發共鳴。她認為,如今“誰擁有話筒”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穿越算法,抵達人心”。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起底工作室推出新聞報道《我在人民大會堂哭了》,用接地氣的語言,講述了藏族人大代表格西王姆16年如一日深耕敬老院的故事。視頻發布后,不僅在國內引發反響,還收到海外網友眾多留言。
“傳播格局再怎么變,‘內容為王’不會變。”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李蕓表示,集團發揮融合傳播優勢,深化內容創新攻堅,產生了一批兼具主流價值和年輕生態、凸顯文化審美的“好內容”。《大家聊巨變》《大家聊創新》等系列紀錄短片,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思想引領;《老外講故事》《老外說“法寶”》等系列產品,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
數字技術點亮典籍流動的星河、機器人揮動雙臂跟隨音樂的節奏起舞……在當日舉辦的出版深度融合發展論壇上,酷炫的開場表演,生動展示了出版融合發展的廣闊前景與美好未來。
“當新媒介為我們提供了面向更廣大人群的可能性時,需要新時代出版人擔負起文化的責任,完成在新媒介環境下對于新文化的創造。”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認為,媒介和技術是為了把人連接在一起,正因為我們有可能成為大海上的孤舟,我們才需要鍛造“大船”的編輯家,需要“大船”把我們連接為更加牢固的文化共同體。
深圳市政協常委、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幾年,AI會更加豐富人類獲取各類信息的渠道,出版業需要關注用戶體驗,讓人們更好、更高效地去獲取更加真實的信息,那么AI指揮官和用戶體驗官,將是未來出版業發展的關鍵,也是出版深度融合的機遇所在。
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論壇上,如何保護文化遺產、使歷史文化遺產煥發新的活力,是與會嘉賓們著重探討的核心。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應該放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上來觀察與呈現?!比珖f委員、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認為,黃鶴樓、岳陽樓之所以馳名天下、令人神往,并不是因為樓本身,而是因為李白和崔顥的詩,因為范仲淹的文章。
“一切文化遺產、一切古城古物,都與那個時代相關?!卑肀硎?,脫離了大文化觀的籠罩,脫離了對那個時代精神的體察,文化遺產保護就體現不出更大的價值,文旅開發也就難免同質化、碎片化。
“老城是城市歷史文化和人民群眾情感記憶的載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開展了大量關于老城區老街區的專項調查,他認為,古城的整體性保護工作區別于文物保護,不僅要做好細節具體的建筑保護、非遺保護等,還要維護好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的歷史格局與山水風貌。
數字技術也為老城保護提供新機遇。騰訊數字文化實驗室負責人舒展表示,數字化技術,不僅能跨越地域、文化和代際差異將文化遺產內涵分享給更多人,還能為游客提供沉浸式體驗和AI講解導覽服務,讓文化遺產煥發新生,實現文化傳承。
一場場討論、一次次思想碰撞,不僅為文化強國建設注入智慧與力量,更勾勒出一幅以變革為筆、以融合為墨,在傳承與創新中繪就的文化發展新畫卷。
(本報記者 郭海瑾 白楊 楊雪)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