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共繪首都生態空間的“立體畫卷”
——北京市政協和市委統戰部聚焦促進綠化彩化美化生態空間建設聯合協商議政 ?
地處宣武門外大街與菜市口大街交會處的廣陽谷城市森林公園,是當前北京寸土寸金的二環內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似乎將森林搬到了城市里,讓市民們在享有便捷交通和舒適城市生活的同時,擁有了一片綠意盎然。
加強首都綠化彩化美化(以下簡稱“三化”)工作,是助力首都花園城市建設、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舉措,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讓市民盡享綠色生活福祉的重要途徑。5月22日,北京市政協和市委統戰部聯合組織召開“進一步擴大城市立體綠量,促進綠化彩化美化生態空間建設”議政會。作為北京市2025年政黨協商和政協協商協同配合的“重頭戲”,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到會聽取意見建議并與委員互動交流。
“我們從‘三化’的點線面空間4個維度梳理出18個重點問題,先后開展政協報告廳、專家報告會,并組織集中考察和分組調研40余次,開展溝通研討會6次。”據北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王文杰介紹,北京市政協提前組建的專題調研組對廣陽谷城市森林公園等城市綠地進行了深入調研協商,對“三化”建設形成的具體意見建議,為議政會的務實召開奠定基礎。
議政會現場,各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及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堅持問題導向,從不同角度解剖關鍵癥結,精準議政建言。
“建筑空間綠化作為‘綠色藥箱’,對市民身心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民革黨員、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教授李樹華認為,現代城市人群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生活工作,可以在商圈、養老機構、大中小學校等有條件的建筑空間內打造療愈型花園,提高首都市民身心健康水平。
民盟北京市委城市建設和更新委員會副主任姜晨建言的目標是城市中被長期忽視的邊角空間,這些空間是城市環境精細化治理的重點領域,也構成了城市“三化”的增量空間。“要摸清邊角空間底數,明確綠化責任主體,鼓勵多元主體參與,釋放協同綠化效應。”姜晨說。
道路是城市的生命動脈,打造兼具生態與人文關懷的高品質道路綠網,是“三化”建設的應有之義。“可以推進慢行系統與綠道、濱水廊道連通的三網融合體系,同時實施橋體立體綠化工程,優化居民綠色出行體驗。”九三學社社員、北方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副教授李海英建議。
“居民小區作為北京‘三化’的主要實踐場景,是最貼近百姓生活的幸福場所,但提升老舊小區‘三化’質效,還是存在居民積極性不高、物業建設管養資金不足等問題。”臺盟盟員、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北京生態景觀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朱峰建議,部門聯動,完善老舊小區“三化”建設標準與技術指導,通過創新模式,推動老舊小區“三化”實現聯動共治。
“科學綠化彩化美化,打造氣候適應型北京冬季景觀風貌。”
“加強園林綠化低碳新材料新技術推廣應用,提高首都城市‘三化’建設質量。”
……
會議現場,15位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及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發言,圍繞花園城市建設、提高首都中心城區綠化精細化水平等議政建言。
認真聽取現場發言后,尹力肯定大家調查研究深入、建言獻策針對性強,要求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汲納意見建議,希望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編制好“十五五”規劃等工作,提出更多高質量意見建議。
北京市政協主席魏小東指出,要充分運用好議政會平臺,發揮自身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等優勢,以高質量協商、高水平建言,共同畫好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的最大同心圓。(本報記者 包松婭)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