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助推高質量發展中的政協智慧丨為改革發展“加油” 為百姓幸福“加速”
——寧波市政協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講好“阿拉”故事
“要抓住創新這個根本、產品這個核心、數智這個變量、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關鍵,著眼本源、守正創新、整體聯動,全面提升‘品質標’和知識產權體系的硬實力。”近日,“‘品牌質量標準﹢知識產權’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阿拉甬商有話講政企協商會在寧波舉行。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彭佳學在會上提出,必須著眼全局、放眼未來,從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高度,切實強化做好“品質標”和知識產權工作的責任擔當,加快推動產業發展向新向綠向未來。
??? 細調研深協商 “阿拉”平臺助發展
寧波是制造業大市,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探索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品牌化新路徑,先后獲評全國首批質量強市示范城市、首批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連續4年位居國家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績效考核前兩位。但品牌質量標準﹢知識產權工作既有著力破解的老問題,又面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今年初,市政協就此開展了深度調研,邀請有關部門與企業家代表、專家學者等面對面協商座談,廣泛聽取意見,積極探討對策舉措。
讓品牌質量標準﹢知識產權賦能產業、迸發更大能量,既是眾多企業的共同呼聲也是政協委員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履職方向。協商會上,委員們建議要以更大力度吸引高層次人才,把關鍵核心技術留在寧波;加大宣傳引導,提升服務業標準化意識,深化行業標準應用。委員們還建議將知識產權轉化率列為關鍵考核指標,讓高校院所轉得安心、企業用得省心。
彭佳學邊聽邊記,不時作互動交流,要求相關部門深入研究、充分吸納、形成方案,融入今后工作中。針對大家的意見建議,相關部門也作出回應。市委副書記、市長湯飛帆在協商會上表示將綜合施策,以質量為基礎、標準為引領、品牌為引擎、知識產權為盾牌,強化創新保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政企攜手,構建企業主導、政府引導、社會協同的工作體系,共同打造“活力最足、保護最嚴、生態最優”的“品牌質量標準﹢知識產權”高地。
這是寧波市政協今年首場“阿拉甬商有話講”。據了解,每期政企協商會活動后,市政協第一時間梳理各方信息,形成問題和建議兩張清單,報市委決策參考。市委主要領導批示后,市督考辦負責督查落實,并及時向市政協辦公廳反饋落實情況,市政協經濟委做好全程跟蹤,將落實情況反饋給發言的企業家。
??? 聚焦準建議實 “阿拉”也是見證人
“五一”小長假之前,《關于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初稿在寧波出爐。令人振奮的是,在寧波市政協聚焦科技金融類提案協商辦理會上委員所提的關于推動政府性與市場化基金協同發力、打造股權投資機構集聚區、健全科技金融風險補償機制等一系列建議,在這份文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消息傳來,參會的委員們很是激動。
科技﹢金融催生創新活力,但風險與機遇并存。市政協委員、寧波銀行部門副總經理袁涌泉對金融相關領域的問題很是敏感,“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被稱為金融領域的三大原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建議完善政府主導的風險補償基金,為投資創新型初創企業可能出現的風險提供擔保和補償。”袁涌泉的這一建議為解決科技金融投資風險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市政協委員、寧波諾丁漢大學教授華秀萍從事金融教學和研究多年,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她看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是破解科技型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重要抓手和有益補充。然而由于知識產權評估標準不統一、評估方法復雜,以及后續處置渠道不暢等問題,這些無形資產難以有效轉化為融資支持。華秀萍建議,寧波作為全國首批知識產權金融試點城市,要加快推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推動科技型企業“知產”變資產。
有委員認為要充分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在科技創新中的引導作用,研究設立寧波科技創新引導母基金,有序擴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規模;還有委員提出要構建科創供應鏈聯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同,形成科技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火辣辣”的提問直擊科技金融發展痛點與關鍵,沉甸甸的建議則帶來一個個深思考與新方向。
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為制定政策文件提供了豐富且實用的素材。相關部門負責人認真聽取了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表示將積極研究、采納,推動寧波科技金融工作取得新突破;將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寧波實際,盡快出臺一系列扶持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為科技金融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目前,《關于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還處在意見征求階段,委員們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研究提出細化建議,繼續為政策的完善貢獻政協力量。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經濟發展向“新”向“好”。市政協主席陳龍告訴記者,寧波政協人以只爭朝夕、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高質量推進政協履職工作,持續為改革發展“加油”、為美好生活“加溫”、為百姓幸福“加速”,基層平臺凝心聚識作用不斷發揮,“一盤棋、一條心、一股繩”干事創業的生動局面正在形成。(本報記者 鮑蔓華)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