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斗華章·委員風采
奮斗華章·委員風采丨烏音嘎: 鏡頭照牧野 提案賦新歌
烏音嘎在直播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烏音嘎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政協常委、自媒體人。2025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從草原走向人民大會堂,從牧羊姑娘到全國勞模,雖滿身是土但我滿眼是光。這份榮譽屬于所有支持幫助我的朋友,更屬于我熱愛的家鄉!”烏音嘎在自媒體平臺上深情分享。這位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的“95后”姑娘,將個人奮斗與家鄉發展緊密相連,在新媒體傳播、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領域積極作為,用實干與擔當詮釋著新時代政協委員、勞動模范的使命與價值。
■■ 深耕基層調研
“一部手機、一個三腳架,能創造多大價值?”烏音嘎用7年光陰給出了震撼的答案。而在成為“草原頂流”自媒體人之前,她早已將雙腳深深扎根在草原大地,以扎實的基層調研為履職基石。
憑借對草原的深厚情感與自媒體行業積累的豐富經驗,烏音嘎的足跡遍布牧區的嘎查村落與產業基地。每一處蒙古包、每一家合作社、每一家企業,都留下了她調研的身影。在鄉村振興調研中,她敏銳察覺到傳統銷售模式嚴重束縛了烏珠穆沁羊肉、奶制品等特色產品的市場價值。為摸清癥結,她一次次走進牧民家中,圍坐在爐火旁,聽他們訴說銷售難題;深入專業合作社和企業,與行業從業者促膝長談,了解產品生產、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的痛點。
經過大量走訪與深入分析,她撰寫的提案《關于依托新媒體平臺助力牧區特色產業發展的建議》應運而生。提案中,整合區域資源打造公用品牌、加強電商人才培訓、優化物流配送體系等建議切實可行、直擊要害,得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部分建議轉化為政策落地,為牧區特色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萬企興萬村”行動中,烏音嘎帶領團隊,不僅幫助牧民搭建自媒體賬號,更聚焦牧區自媒體產業面臨的政策支持不足、人才短缺等問題積極建言。她提出的完善扶持政策、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等建議,為優化牧區自媒體產業發展環境提供了重要參考,助力眾多牧民搭上新媒體的快車實現增收致富。此外,烏音嘎時刻聚焦牧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民生問題,推動解決了通信網絡覆蓋、道路建設等實際問題,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的變化。
■■ 傳播北疆文化
作為從草原走出的新媒體人,烏音嘎將文化傳播與政協履職完美融合,成為北疆文化的生動傳播者。她的鏡頭,就是一扇通往內蒙古的神奇窗口。
“今天帶大家看一下奶食品的制作,從清晨擠牛奶開始……”“穿越99號公路,遇見草原雪鄉系列活動開始啦,開幕儀式上可以看到我們的駱駝方陣、白馬方陣……”在她的短視頻里,草原的壯美風光與蒙古族傳統技藝、音樂、飲食等文化精髓交相輝映。從蒙古包搭建的智慧、民族服飾制作的精巧,到長調演唱的悠揚、馬頭琴演奏的激昂,她用真實質樸的風格,將北疆文化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些作品收獲了全網超200萬粉絲、超5億次播放量,讓無數網友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草原那鮮活的煙火氣,更成為外界了解內蒙古的重要窗口。
在政協履職過程中,她積極為北疆文化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建言獻策,提出的《關于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推動草原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從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豐富產品供給、加強非遺保護等多個維度深入思考,為內蒙古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 發揮專業優勢
“光讓大家看美景不夠,要讓特產走出草原!”在“京蒙協作 政協助力”等活動中,烏音嘎化身公益主播,通過直播帶貨幫助牧民銷售農產品。在“馬鈴薯倉儲庫扶貧計劃”直播中,她深入多倫縣白音卜羅村,詳細了解銷售困境,精心策劃直播內容,最終成功助銷近20萬元馬鈴薯;在“錫盟山貨上頭條”活動中,她更是為貧困旗縣帶貨200多萬元,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不僅如此,烏音嘎還組織近百場公益性直播,覆蓋內蒙古各地年貨節、產品展等活動。這些直播不僅提升了特色產品銷量,更巧妙地用文化賦能銷售,讓每一件產品都承載著草原故事走向全國。
而作為自媒體行業的領軍者,烏音嘎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行業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她受邀前往自治區內外講授電商課程,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技巧,為各地電商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在履職中,她針對自媒體行業規范發展積極建言,提出加強內容監管、健全自律機制、扶持優質內容等建議,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參考。此外,她還積極探索自媒體與特色產業的融合模式,在她的帶動下,民族服裝、皮藝等產業紛紛走上自媒體銷售之路,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也為拓展就業渠道、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烏音嘎用腳步丈量草原的每一寸土地,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民初心。在鄉村振興、文化傳播、民生改善、行業發展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展現出新時代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她表示,未來將繼續秉持為民宗旨,不斷提升履職能力,為家鄉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在草原大地上書寫更加精彩的履職篇章。(通訊員 龔純正)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