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政協人語
切實把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作為“十五五”時期重要戰略任務
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重中之重、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是提振消費之基的政策導向。應把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作為“十五五”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積極謀劃,全面部署,綜合施策,大力推進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從而進一步明確了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重中之重、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是提振消費之基的政策導向。因此,應把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作為“十五五”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積極謀劃,全面部署,綜合施策,大力推進。
把保障分配公平作為“十五五”時期宏觀政策的基本導向。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在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過程中保障分配公平,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一是與時俱進。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要求,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指向,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發展的機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不斷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二是堅持基本。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前提下,加大對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市場評價貢獻并按貢獻決定報酬和參與分配制度的探索力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同時調節過高收入,并進一步擴大轉移支付范圍。三是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克服影響全體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的弊端和障礙,并將其作為“十五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改革的重點領域包括城鄉戶籍制度、稅收分配制度、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城鄉義務教育制度、區域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以及勞動力自由流動制度等。
把調整收入結構作為“十五五”時期完善國民收入分配體系的戰略重點。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確保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正。加強制度保障和體制機制建設,有效防止初次分配收入差距過大,并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勞動收入向財產性收入的轉化。建立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深化金融體系改革,健全資本市場。通過拓展居民金融投資渠道,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股息、利息、紅利等財產性收入。營造公開透明的居民個人投資市場環境,特別是在股票市場的改革與發展進程中,需著力解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真實性等歷史遺留問題,并彌補制度性缺陷。三是降低投資門檻,提供更多的個人投資渠道。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推出一些適合沒有任何金融投資經驗的普通投資者的理財產品,為中低收入群體提供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的投資品種,使擁有財產的中低收入群體有機會通過財產運營獲取財產性收入。
把改革分配制度作為“十五五”時期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一是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擴大公共服務項目,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常住人口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教育、保障性住房、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二是推進教育優先發展和保障教育公平。重點解決好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學非所用的突出問題,以及制造業轉型升級急需實用型、技術型人才的嚴重短缺問題。加快教育結構改革和教育市場開放,形成創新型開放性專業化的教育體制、全社會辦教育的社會環境以及與經濟轉型升級相匹配的人力資源結構,讓真正具有創新意識、專業技能的勞動者有條件進入中等收入群體。三是加快稅收體制改革。優化稅收結構,形成有利于擴大中低收入群體的新稅制,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增強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信心與心理預期。實行減征緩征小微企業和科技人員技術入股的所得稅政策,放水養魚,做大稅基,提高科技人員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比重。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為提高中低收入群體工資水平、培育中低收入群體創造基礎性條件。
把提升勞動者能力作為“十五五”時期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的重點工作。一是提升職業教育水平。深化校企合作,切實提升職業教育品質,推動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師資隊伍、教學方式上與現代制造業生產實踐緊密對接,以培養技藝精湛、貼合實際需求的技術人才。二是提高技術工人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重視人力資本價值增量的社會意義,通過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獲得更高薪酬待遇,享受同等職業發展權利和職業發展機會。三是全面鼓勵創新創業。切實落實國有科研事業單位科技人員離崗創業政策,在國家有號召、部門有要求的同時,還應當在基層單位落實“最后一公里”,為科技人員提供在市場中勇敢探索、勇敢試錯的寶貴機會,并以寬廣的胸懷包容失敗,精心制定相關辦法,逐步完善各項制度,廣泛開展充分討論,積極凝聚各方共識。四是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和普惠創業激勵政策。加強對職務科技成果的產權激勵,支持科技人員兼職或者離崗創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優化創業環境,出臺激勵政策,讓科研工作成為高尚的、有吸引力的職業,讓創新創業成為全社會尊崇敬重的精神和信仰。
(作者王濟光系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主任)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