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進 農工黨 致公黨 九三學社 臺盟 人物風采 史料縱覽

首頁>多黨合作>民革

葛桂錄: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 培養跨學科新質人才

2025年05月12日 10:30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的高瞻遠矚與殷切希望,讓教育工作者備受鼓舞,又深感責任重大。

高校教育教學的核心是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構建優質高等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的跨學科與跨文化傳播新質人才。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人工智能﹢”行動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影響越來越重,這既是顛覆性、創新性的,促使中國教育走向世界前列的難得機遇,也帶來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交流等體制機制方面深層次的挑戰。國內高校作為培養“人工智能﹢”跨學科跨文化傳播人才的中堅力量與主要陣地,近年來一直在專業設置、學科交叉、產教融合、創新賽事等領域積極探索。要充分抓住數字化契機,發揮我國的獨特優勢,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堅定走好教育數字化的中國道路。比如,我們要不斷優化培養模式,推動“學科﹢產業”深度融合。組建高水平教學團隊開設AI倫理、基礎算法、跨學科應用案例及不同領域最新進展課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與科學應對智能時代。借助大模型,構建生成式人工智能語境下“蘇格拉底式”人機學習新范式,以對話、提問法,引導學生強化批判思維,為科技進步與創新發展積蓄能量。

同時,在數字化時代,人文素養與跨文化溝通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從事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學者與教師,我更要立足本職工作,弘揚與踐行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家精神,牢記育人使命,強化價值引領,鑄造學生的精神之魂,不斷深化文明互鑒,推進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有效傳播,是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內容和路徑。我們用以和世界交流的,應是經過當代意識詮釋的、能為現代世界所理解并在與世界的交流中不斷變化和完善的中國文化。秉持文明交流互鑒的理念,才能從多維度、多舉措更有效地展示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及其國際影響力。只有站在世界舞臺上以開放的姿態賡續傳統文脈,才能成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動力源。新時代國際傳播應突破傳統思維,完成從“向世界說明中國”到“向世界闡釋世界”的轉型,展示中外文化融合的優勢,借此參與國際話語權的競爭與對話。我們要站在新時代的高度,從國際傳播規律的角度,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構建起一套具有中國特色,同時又能夠為世界所認同的跨文化傳播國際話語體系。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革福建省委會副主委 葛桂錄)

編輯:薛海春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在线观看国产 | 天堂国产人综合亚洲欧美 | 最新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电影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