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革
全國政協委員姜亞軍:發揮黨派人才優勢 為教育強國建設釋放智力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略屬性,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民革黨員和全國政協委員,我更加深刻體會到教育要進一步發揮先導性、基礎性支撐作用,也更加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我們要牢記使命、奮進擔當,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高校力量。
我們要聚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堅持思政課建設和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在我自己所從事的外語教育學領域,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的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和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建設,首先要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推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進高校、進教材、進課堂為抓手,以課程建設為中心,整合各類育人資源,積極探索在課程建設中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打好鑄魂育人“主動仗”。
我們要瞄準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加強學科專業優化調整。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技術的興起與發展,對世界各國人力資源需求的結構性影響日漸顯現,進而對傳統教育范式和教育生態產生始料未及的沖擊。我們要以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使命,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就外語類專業的發展而言,以我國國家外語能力建設為目標,認真思考“強國建設外語何為”的時代命題。在我國綜合國力快速提升,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背景下,我國外語教育不僅應當仁不讓地承擔起國際傳播、國別區域、國際組織和國際貿易等關鍵領域人才的培養任務,更應把提升國家外語能力和國民的國際視野作為長期目標。
我們要發揮自身“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深刻認識各級民革組織和民革黨員在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中肩負的責任和應有的擔當。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中更好支持參與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發展實踐,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貢獻智慧和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陜西省委會副主委 姜亞軍)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