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建言立論 統戰新語 雙向發力 民主監督 提案工作 實踐探索 委員自身建設

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促進我國經濟行穩致遠

2025年05月12日 09:06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黨中央立足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適應外部形勢變化,把擴大內需擺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這是“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的重要戰略舉措,將為我國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有力支撐。

 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

近年來,我國立足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內需潛力持續釋放。我國外貿依存度從2006年峰值的63.3%下降到2024年的32.5%,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90%。

內需規模邁上新臺階。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8萬億元、較2013年翻一番,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總額超過51萬億元,固定資本存量規模巨大。今年一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去年四季度提升6.3個百分點,更加有效發揮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作用。

內需結構呈現新亮點。居民消費由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2024年,服務消費在居民支出中的占比提升至46.1%,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4.4%和9.2%,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高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8個百分點,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今年一季度,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全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9%,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推動全部投資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1個百分點。

內需體系取得新突破。我國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牽引,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持續深化土地制度、戶籍制度等改革,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堵點痛點。2024年,我國城鎮化率達67%,城鄉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均衡布局持續推進,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增量。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面臨新形勢

外部沖擊的影響不容小覷。美國新一屆政府宣布并實施一系列關稅措施,將實際關稅水平推升至一個世紀以來最高水平。這些措施是對全球經濟的一次“重大負面沖擊”,政策不確定性加劇、貿易緊張局勢以及需求勢頭減弱,對全球經濟活動和經濟前景產生負面影響。近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8%,較今年1月預測值低0.5個百分點。據了解,已有部分美國客戶提出延遲訂單及運輸途中貨主棄貨現象,我國部分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面臨產能閑置、庫存積壓等問題。

消費升級的情況有新變化。高能級城市仍有較大發力空間,2024年,我國共有7個“萬億消費之城”(上海、重慶、北京、廣州、深圳、成都、蘇州),其中重慶、蘇州等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超過全國增速,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載體;相較之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消費市場仍有較大挖掘空間。理性消費者占比提高,“精打細算型”消費者更加注重商品性價比體驗,“618”“雙11”等大促活動期間,居民消費需求集中釋放,部分補貼商品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入境消費擴容潛力巨大,2024年,境外旅客入境消費占我國GDP的比重為0.5%左右,而世界主要國家入境消費占GDP的比重在1%~3%之間;境外旅客將直接撬動國內零售、文旅、制造等產業鏈,有助于形成“入境消費—企業增收—就業擴大—內需提振”閉環。

投資擴容的空間依然存在。我國全社會設備存量資產凈值約40萬億元,隨著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每年的設備更新換代投資需求將超過5萬億元。據測算,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已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未來投資空間還會不斷擴大和拓展。我國正在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點,能拉動萬億規模的投資需求。以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改造為例,初步統計未來5年需更新改造燃氣、排水等各類管道約60萬公里、能夠創造約4萬億元的投資需求,潛力空間巨大。

 暢通“三個循環”,做強內需主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深刻闡釋了做好經濟工作一個“根本保證”、五個“必須統籌”的規律性認識,其中之一就是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就當前而言,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要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著力暢通“三個循環”。

優化消費產品供給,促進“消費—投資”良性循環。在財政赤字率4%的基礎上,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并宣布追加預算,確保必要的財政支出,推進各地“以舊換新”進一步擴圍、加大對“人工智能﹢”消費、數字消費等支持力度。放寬旅游、文化、醫療、養老、家政服務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增加服務消費供給。適時創設“消費信貸專項再貸款”,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加快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推動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形成“收入—預期”正向循環。進一步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完善個人所得稅綜合征收范圍、優化稅率結構、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推動個稅改革更多更好惠及民生。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提供專項公共就業服務,重點匹配先進產業配套環節、銀發經濟、物流運輸、文化服務產業等用工需求。考慮提高穩崗專項貸款、創業擔保貸款等金融工具的支持額度,適時進行降準、降息,降低社會主體融資成本,釋放消費潛力。

調整內外循環連接的重點,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美國關稅沖擊引發全球資本避險需求增大,我國持續吸引資金流入將推動資產價格上漲,成為帶動經濟內循環、刺激消費的重要助力。下一步,可考慮建立調節經濟內外循環的工具箱,增強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性,提升內外部均衡調節的協同性。進一步做大做深國債市場,提供更多的避險資產供給,提升基于國債無風險收益率的利率傳導效率,逐步探索擴大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國債市場的渠道。探索建立主權科技創新基金,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分享我國科技紅利的機遇,更好利用全球資金為我國科技進步融資。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在復雜嚴峻外部形勢下把握我國經濟增長主動權的戰略之舉,也是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戰略之舉。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凝心聚力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奮力譜寫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陳四清)

編輯:薛海春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福利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不卡 | 色婷婷精品青草 | 日本免费高清一级性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视频播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