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資訊
廈門探索兩岸聯合培養國際郵輪船員模式
“以前我們想上國際郵輪工作,往往要去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參加船員證書培訓和考試。現在來廈門培訓,費用低、周期短,方便多了。”近日,在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新一期海峽兩岸聯合培養國際郵輪船員培訓班上,臺胞貝卡開心地分享。
“臺灣學員通過網絡在臺完成規定理論課程后,到廈門進行實操培訓,通過大陸海事部門評估考試后,就可以取得相關船員證書。原來去新加坡等國培訓需30天,來廈門全程不超過半個月,費用大大減少。”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對外合作交流中心主任、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林金華介紹。在林金華看來,政府、學校、企業合作開展臺灣船員培訓,能讓職業教育更好地促進閩臺融合,希望通過船員培訓深化兩岸人民交流,助力中國郵輪產業鏈壯大。
來廈門培訓的臺灣船員還能享受“培訓—考證—就業”全鏈條服務。本期培訓班16名學員,經過10天學習后,通過結業考試和相關體檢,就能取得國際船員證,并能獲得由廈門海陸海事服務有限公司提供的就業推薦服務。同時,廈門還試點學員體檢“一檢四證”模式。在此之前,學員需經過海關、海事、郵輪公司各自授權的體檢機構進行至少3次體檢,體檢費1500元,取證時間超過7天。現在,廈門實現了海關、海事、郵輪公司對體檢結果的互聯互通、結果互認,1次體檢取得4本證書,體檢費用壓縮至980元,取證時間縮短至2天。
“在增強臺灣船員的法治獲得感方面,廈門創新涉臺海事法規宣貫與糾紛解決聯動機制。”廈門自貿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廈門設立了大陸首個涉臺海事糾紛解決中心,聚焦船員權益保障、海上交通事故、海運快件、涉臺航運新業態等重點領域問題。廈門還成立了廈門船員權益保障工作室,推出海峽兩岸聯合培養國際郵輪船員權益保障機制,為來廈參加培訓的臺灣學員提供公共法律服務與職業權益保障指導。
記者了解到,自2023年9月廈門出臺《關于支持鼓勵臺胞來廈參加船員培訓和申請證書的若干措施》以來,廈門為臺胞來大陸參加船員培訓、考取大陸頒發的船員證書等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截至目前,已有超400名臺胞在廈參加培訓并考取船員證書,其中青年占比超80%。
(本報記者 照寧)
編輯:孫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