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議政>委員履職故事

陳文洲:十年磨一劍,教育星火終成璀璨星河

2025年04月04日 10:28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2

二〇一五年,在廣東省兩會期間,陳文洲通過媒體呼吁更多人關注港籍兒童在粵入學問題。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文洲: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工商總會會長,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長。

從先期調研到建議成形,從提案立案到轉為惠民生的政策,中間到底要經歷什么?什么是為國履職、為民盡責?

陳文洲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廣東省普寧市政協委員、廣東省揭陽市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漫漫十余載履職路,陳文洲留下了堅持為教育事業鼓與呼的印記。

發心于市,以點帶線聽民意

40多年前,深圳河畔,改革開放,春江水暖,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誕生,一片熱土開啟了逐夢的旅程。此后數十年間,深港兩地山水交融、人文相親、休戚與共。

當往返香港、深圳成為工作常態,陳文洲開始關注起身邊更多的同路人。

羅湖、皇崗口岸人流如織,每天,通勤大軍如潮水般涌入口岸排隊等候。趕早的陳文洲發現,無論自己起得多早,總能看到很多小朋友排著長隊等待通關,遇到高峰期,等待時間甚至30多分鐘。

“為什么不讓孩子在深圳讀書,非要起得這么早送孩子去香港上學?”一次,出于好奇,陳文洲與家長攀談起來。

家長告訴陳文洲:“不是不想把孩子留在深圳讀書,而是很難進入深圳公立學校。”根據當時的政策,港澳籍子女不能進入內地公立學校讀書,即使借讀也無法取得學籍。沒辦法,只能每天兩地跑。

“我當時是揭陽市政協委員,我就在想,作為政協委員不就是要了解和反映群眾的心聲和訴求,不就是要服務好界別群眾嗎?”陳文洲很快意識到,撰寫提案是幫助港籍學子實現在粵求學愿望的重要途徑。

“情況摸得透、問題找得準,建議才能提得實。”為了提高提案的精準度和含金量,陳文洲開始深入細致地調研。

港籍學童家庭成為他調研的第一對象。黃先生一家住在深圳寶安區,孩子每天從家坐巴士到皇崗口岸,路上要1個小時,口岸通關20分鐘,出了口岸到學校還要20分鐘,孩子每天不到6點就要起床;從事旅游行業的梁先生家住龍崗區,孩子就讀學校在香港的天水圍,家和學校離口岸都遠,天不亮就要起床。為了按時接送女兒上學放學,太太只能辭掉工作,做兼職補貼家用……

“那時候還沒有深圳灣口岸,每天早晚過關的人非常多,羅湖、皇崗口岸也沒有學童專用通道。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為了求學不得不起早摸黑,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學校,成為陳文洲調研的第二個對象。當時,如果進不去公立學校,港籍學童在粵讀書可以選擇學費高昂的國際學校,或是師資力量薄弱的部分民辦學校。然而,少數合適的民辦學校學位資源有限,排隊也是遙遙無期。“面臨求學難題的家庭不在少數,他們面對的很多困難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為了深入了解政策,陳文洲還拜訪了深圳市教育局等相關政府部門。通過與部門負責人深入交流,陳文洲進一步了解到:廣東作為人口大省,當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達1000多萬。在粵港籍學童主要聚居在與香港毗鄰的深圳市,而深圳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逾100萬,學位很緊張。種種條件顯示,為這些孩子全部解決公辦學位,對深圳市而言難度極大。

通過多渠道調研,陳文洲對現狀有了充分了解。

“我當時是市政協委員,而幫助港籍學子實現在粵求學事關全省教育安排,只能在省級層面解決。”因此,陳文洲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發力于省,以線成面解民憂

“我和家住香港的親友交流時,發現他們的孩子對祖國的歷史文化很陌生,對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各領域取得的成績知之甚少。”陳文洲認為,假如孩子們在內地讀書長大,情況也許就會不同。不僅是濃濃的鄉情和親情,他們的家國認同感、民族自豪感也會在心底油然而生。

2013年,陳文洲成為廣東省政協委員,而他在廣東省兩會期間提交的第一件提案就是《關于港人子女在粵享有與內地學生同等受教育權利的提案》。

陳文洲在提案中建議:放寬港人子女在粵受教育限制。具體來說,凡港人子女,在廣東省內均可享受與內地生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將港人子女列入九年義務教育的對象,公立學校無條件為其提供學位。同時,在經濟發達地區多開辦港人子弟學校或港人子弟班,港人子女可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入讀。此外,地方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對此類學校的師資配備。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陳文洲感覺到,“最大限度凝聚共識”“畫好同心圓”這些看似離生活很遙遠的詞匯,其實就發生在自己身邊,這也正是政協委員身份價值的充分體現。

那幾年,陳文洲不斷向身邊的政協委員講述這些孩子在粵求學的真實故事,漸漸地,他得到了很多委員的大力支持。有一年,共有17名政協委員和陳文洲一起聯名提交提案。

2017年,深圳市教育局公布一則招生通知——自當年起,港澳學生可以跟其他非深圳戶籍學生一樣,申請參加“積分入學”。更讓人高興的是,在粵港兩地政府的支持下,在港人子弟學校和“港籍學生班”就讀的數千名港籍學生小學畢業時,可直接申請參加香港“中學學位分派”計劃。?

“這一政策的出臺,將惠及多少在深的港籍家庭啊!很多人給我打電話祝賀,這么多年努力的目標終于實現了!”多年呼吁終見成果,陳文洲坦言,自己當時看到這個消息興奮得一夜沒睡。

每每回憶起這些,陳文洲的內心總是充滿感慨:“政協委員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如何提高自己的履職能力?首先就是要把握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熟悉政協委員履職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密切聯系群眾,注意傾聽民聲民意,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工作,了解把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及時向政府反映群眾訴求呼聲,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

履職為民只有站點,沒有終點。

2018年,陳文洲再次成為廣東省政協委員,他一刻也沒有停下履職的腳步。這一次,他選擇為高中群體繼續發聲……

陳文洲這樣總結他的真實感受:“政協委員履職為民,要情系民之關切,提出有價值、有分量的建議和舉措,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真正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才能無愧政協委員的使命擔當。”

發愿于國,以面及體聚民心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

2023年,陳文洲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思想站位較之前有了進一步提高。他常常思考的是:如何讓教育星火燎原,讓自己成為助燃孩子們夢想的風。

“我服務香港北區15年,對那些從小在香港學習長大的青少年充滿了感情。如何讓香港的青少年深入學習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承襲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成為我關心關注的新議題。”

身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長的陳文洲,曾與有關單位一同發起一項活動,邀請1000名香港青少年前往深圳,參觀蓮花山、福田創意園等標志地,增進深港兩地青少年間的友誼。

在蓮花山上,陳文洲給孩子們講述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故事,回顧在這座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憑著一股子拼勁的深圳人如何踐行“效率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的發展理念。他還饒有興趣地給同學們講述了自己來到內地后的奮斗歷程。“我希望能以點帶面、以小見大地讓孩子了解國家幾十年來取得的翻天覆地變化,深刻體會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必然。”

成為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以來,陳文洲多次參加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圍繞港澳青少年工作開展的調研、協商活動,聚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的文化認同感”這一議題積極履職。

“雖然每次調研和協商活動的主題不同,但我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用心感受、用腳丈量山水相依、文化同源的同胞情誼。”陳文洲說。

在陳文洲看來,青少年思想活躍,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通過多種途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呼吁,要重視學校的陣地作用,充分利用好網絡及新媒體等青少年容易接受的傳播途徑,豐富青少年共同參與的愛國主義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文化、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我經常告訴同學們,要多花時間和心思去研究中華傳統文化這一座寶庫,多了解自己的祖國,為推動國家繁榮、民族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明確了國家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規定了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履行的職責。

消息一出,陳文洲倍感振奮。

“要想培養出真正能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接班人,必須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讓愛國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勠力培育具有深厚愛國情懷的新一代。”

教育強國,成于實干。

10多年來,陳文洲聚焦粵港兩地青少年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參與并見證了一些重要時刻和政策變遷,特別是親歷了港籍兒童在粵入學問題的解決。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歷時數年,走訪多個家庭、多個領域,只為扎實寫好一件提案,陳文洲更加理解了“政協委員”這個身份的意義。朋友戲稱他是“最執著的政協委員”,他卻笑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了孩子,這份付出值得!”(本報記者 王晶)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熟女 | 亚洲人成午夜网站在线看 | 日本一本亚洲观看区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亚洲福利在线看国产精品 | 精品女神AV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