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滾動資訊
讓世界看到中國美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式上新夜》節目開播
中華傳統服飾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風格、圖案、色彩都深深鐫刻著特定的歷史痕跡與文化意蘊。為了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一檔時尚文化類融媒體節目《中式上新夜》,于3月30日(周日)18:00,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央視網、央視頻同步上線。節目由五洲傳播中心、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支持,東方國際集團傾力打造,浦發銀行獨家冠名播出。
《中式上新夜》以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為基礎,從全國范圍內甄選出400余套中式優秀服裝作品和200余件非遺手工藝配飾作品,通過中華傳統五色古今對話秀演、特色單品搭配、經典影視作品場景演繹、服飾穿越秀等形式,深入挖掘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內涵,呈現內容豐富、互動性強、形態新穎的節目樣態。
華裳流轉間,洞察傳統服飾之美
當燈光映亮紗幔,一場以身為筆、以衣為墨的中式美學盛宴在時光交錯中徐徐鋪展。節目從產、學、研、藝四個維度出發,邀請上海時裝周組委會主任童繼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賈璽增、青年演員婁藝瀟、國際超模陳碧舸作為本場節目的發起人,共同探討“中式”的“新”可能。
節目從全球范圍內定向邀約了10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中式文化愛好者參與展演。其中,包括83歲“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汪碧云、英姿颯爽的古風模特金旻月、優雅的中國古典舞者周玉、來自法國的“中國女婿”大廚安鬧鬧、澳大利亞的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安心冉、花絲鑲嵌非遺手工藝傳承人辜國強、中國風時尚生活博主王施涵、藏族小伙兒才讓、西班牙中式文化發燒友蘇諾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生張芷晴……他們通過三輪精彩激烈的角逐,展現了各自對中式文化獨到的理解。
《中式上新夜》通過素人視角展示中式服裝的無限可能:既有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深刻解讀,又有鮮活的穿搭場景演繹、禮儀規范與情感表達,使觀眾能夠領略到華袍飄逸之處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感受到中式美學在現代社會中的獨特魅力。
把握精神命脈,以當代之形續寫中式之意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當前,正值全球文化多元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中華服飾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與審美體系,為世界提供了一個理解東方文明的全新視角。
作為衣冠之邦,中華服飾在兼容并蓄中融合發展。數千年的傳統積淀,鑄就了中華服飾文化體系的博大精深,每一種風格、圖案、色彩都深深鐫刻著特定的歷史痕跡與文化意蘊。
作為首輪核心搭配元素,云肩、半臂、帔帛、褙子、披風成為本輪展演秀的命題,一個個傳統“時尚單品”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重新綻放出耀眼的光彩。在第二輪競演中,晉級選手兩兩搭檔,以服飾搭配融入情景表演,致敬經典影視作品,展現了中式服飾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樣魅力。第三輪10位選手分為兩組,聚焦“在中式里遇見世界”和“讓世界看到中國美”兩大主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時尚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式服飾不僅僅是一種穿著方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情感表達。經過三輪比拼,最終古風模特金旻月榮獲“中式推薦官”,法國大廚安鬧鬧榮獲“中式創意官”,83歲汪碧云奶奶因其對中式文化的熱愛和獨特表達榮獲“風尚達人”稱號。
傳播東方美學,向世界綻放中華文化魅力
在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的今天,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已形成廣泛共識。中國時尚元素、中式服飾的“出圈”,讓世界看到了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透過《中式上新夜》,我們看到中式時尚的創新表達:選手們以中式制式與法式隨性賦予皮衣新可能;再生利用的時尚包袋傳遞了中華民族質樸的“惜物”理念;中式老錢風展現了古典和現代的完美結合;源自魏晉時期的廣袖飄飄,亦融于維多利亞時代的審美需求……
節目傳遞出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對歷史的傳承、對現代的包容、對未來的憧憬。回歸節目本身,《中式上新夜》融匯了新時代的思想理念、藝術思潮以及社會風尚,用年輕化、國際化且富有創意的表達形式,向世界展現錦衣華裳背后屬于中國人的優雅、氣韻和智慧,讓華夏之美在全球范圍內綻放。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美的力量。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