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網絡中國節·清明
專家:清明至 調理養生正當時
4月4日,清明節氣。“清明者,謂物生清凈明潔。”醫生建議,清明前后,可從情緒管理、飲食調整、適當運動等入手調養身體、預防疾病。
順時調節,平和心氣。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未病科醫師夏雪表示,過度憂思會影響肝氣生發,如因清明祭掃引發哀思,可通過室外踏青、聽音樂、冥想等方式轉移注意力、舒緩情緒。“經絡調養也很有效,可按壓位于足背第1、2跖骨結合部前凹陷處的太沖穴疏肝理氣,按壓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大椎穴扶陽氣。”
飲食適度,柔肝健脾。清明時節,青團等傳統飲食和野菜等時令蔬菜受到人們歡迎。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主任醫師劉麗提醒,過量食用糯米制品易導致胃腸蠕動減緩,引發腹脹、噯氣,建議每天食用青團不超過2個,搭配飲用溫熱茶水可幫助消化;踏青采摘回的野菜應清洗徹底,充分焯水后食用;少量多次食用春筍、菠菜等時令蔬菜促進腸道蠕動,適量攝入山藥、小米等甘味食物健脾養胃,少食冷飲以免助濕生痰。
運動柔緩,避免大汗。清明前后濕氣漸重,久坐久臥易致氣血不暢。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老年病科主治醫師劉爽建議:日間每坐臥1小時,應起身活動至少一次;可選取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柔緩運動舒緩身心,避免劇烈運動出汗耗傷陽氣;外出運動時,應注意頸部大椎、腰部命門、腿部三陰交等穴位保暖。(記者高爽)
編輯:薛海春